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活动方案 >> 科学发展方案 >> 正文
县环保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方案

日常监督管理和现场核查,加大对企业减排责任落实的敦促力度,严格实行减排项目问责制,提升减排工作水平。三要保持与国家、省环保部门的密切联系,多方寻求对大悟污染减排工作的支持和帮助。
(三)着力在深化水污染防治上力求突破。
一要持续推进重点流域的环境治理与保护,组织实施2009年度滠水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计划,以落实项目为抓手,稳固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二要突出研究有效推动水流域环境污染治理的工作方式和组织方式,深入调研,不断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三要深入组织开展界牌水库饮用水源地污染综合治理工作,推进实施饮用水源保护规划和完善环境应急处置预案,建立饮用水源保护长效管理机制。


(四)着力在争取群众满意上力求突破。
一要提升环境保护宣传效果。以正面宣传为主、开辟多层次宣传渠道,争得群众最大支持。二要办好群众环境诉访。坚持每半年一次信访工作调度会,每季度一次信访工作通报,对信访案件办理情况进行抽查回访,对热点难点问题实施挂牌督办。坚持做到“四个不放过”、“四个不转化”:即问题没查清不放过,处理措施没有落实到位不放过,违法行为没追究不放过,群众对办理结果不满意不放过和来信不转化为来访,来访不转化为越级访,单访不转化为群体访,初访不转化为重访。三要着力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环境热点难点问题。梳理环境热难点问题,分清轻重缓急,制定分步解决时间表和责任分解表,以每年解决一批群众反映的难点问题为抓手,尽力为群众办实事,争得群众支持。四要加强环保信息报送。深化环保政务公开,保障群众环境知情权和建议权。
(五)着力在健全监管长效机制上力求突破。
致力构建政策引导、行政监管、社会监督为一体的环境监管机制,提升企业落实环保主体责任的自主意识和能力。坚持环保严格要求不放松,对恶意环境违法行为坚决给予从严从重处罚,保持环保威势;注重服务与引导,扶优控劣,促进企业守法经营,健康发展。社会监督层面,继续推行重大环境违法行为登报承诺制度、推行环保监督员制度、实行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制度,发动全民参与监督,形成企业落实环保责任的社会压力。
(六)着力在农村环境保护上力求突破。一要以创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为载体,推动农村加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和面源污染治理,大力推广畜禽养殖生态种养模式和农村户用环保三化池,促进畜禽养殖规范化和农村生活污水的逐步妥善处置。二要切实加强饮用水源地环境监管,确保农村饮用水源安全。三要重点实施滠水流域沿岸乡镇环境整治,塑造农村环保亮点,以点带面,促进农村环境状况不断改善。
(七)着力在提升环保能力上力求突破。一要抓好队伍能力建设,抓好环保管理建设。进一步完善局工作规则,理顺股室职能,促进股室职能专业化。抓好队伍培训,加强队伍素质,尤其要加强对年青人的培养,关心他们的成长。三要抓好环境信息化建设。以环境综合信息平台为基础,稳步建立环境系统化管理体系。四要抓好环境应急能力建设。着力健全环境应急监管机制,配齐配强应急装备,加强应急演练,努力提升环境应急响应能力。
(三)全面加强班子自身建设,提升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和水平
1、切实加强理论学用能力。一要制定局党组中心组2009年学习计划,设置好学习主题,每次学习前要认真调研、精心准备,力求学有目的、学有所得、学以致用。二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局党组中心组学习的必学内容,召开一次理想信念专题学习讨论会。三要不定期举办局干部职工研讨会和交流会,并形成制度,大力宣传先进的环保理念,引导干部职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奋发有为。
2、切实加强创新开拓能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区财政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第三…
   科学发展观第三阶段方案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整改落实方案
   交通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
   县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宣传…
   县教育局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市教育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整改…
   市经贸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区经贸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机关委员会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
 
计生局征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优化生活环境呵护美好家园巩固国…
教育科研经验交流
妇女节护士爱岗演讲稿
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
探析地方对外招商引资的若干意见
教育局落实创先争优发展报告
公文语序安排一般方法
企业工伤处理管理制度
县团干部素质拓展培训班讲话通用
环保局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环保局狠抓效能建设工作意见
环保重点项目细化实施意见
环保局半年工作计划
环保执法宣教管理工作计划
社保局年度工作总结
十五环保年度工作总结
市环保中期工作大会讲话
县环保局年度安全月活动总结
环保部门单位总结
科学发展方案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