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活动方案 >> 科学发展方案 >> 正文
深入学习实践发展观活动方案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促进学校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特别是民办高校持续健康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根据省委部署,我院作为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试点单位,现结合自身实际,就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坚持科学发展、促进内涵建设”主题,积极探索党组织如何在民办高校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充分保障民办高校健康科学发展,以院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为重点,组织广大党员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解决影响和制约学院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完善有利于我院科学发展的机制,提高改革创新、领导科学发展、建设和谐校园的能力,为促进民办高校科学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

二、目标要求

紧扣“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可持续性发展”,选好1-2个群众关注的影响学院发展的突出问题,学习突出解放思想,实践注重改革创新,努力做到党员干部受教育、师生员工添动力、体制机制有创新、教育发展上水平,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1、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深刻领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增强学院广大党员、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紧密结合我院发展现状,用新一轮的思想解放,在学院如何科学发展,特色办学等重大问题上形成新思路。

2、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针对专业建设、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3、创新管理体系,建立校董和谐办学的长效保障机制。根据民办高校的现行体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在管理机制上有新举措,着手建立有董事长、董事、院级领导、党组织负责人、工会、教代会代表参加的学院发展重大事项的议事制度。

4、推动科学发展,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学以致用,重在实践,坚持把务求实效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进一步提高我院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上形成新合力。

三、基本原则

1、坚持解放思想,着力更新观念。以解放思想为先导,通过学习,努力做到“四个清醒、四个不为”,即:清醒地认识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不为过去的成绩而自满;清醒地认识面临的挑战和难题,不为既有的经验所束缚;清醒地认识发展阶段的变化和特征,不为传统的模式所局限;清醒地认识学院在江苏高等教育全局中的方位和水平,不为目前的成绩而停滞。

2、坚持联系实际,突出实践特色。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委、省教工委的要求及决策部署结合起来,与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功经验结合起来,与“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实践结合起来,与推动学校人才培养、队伍建设、专业建设等各项工作结合起来,把实践特色贯穿活动全过程。

3、坚持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充分发挥领导及党员干部的主体作用,发动吸收师生员工全程参与,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对下解决好问题,对上回答好问题,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评价学习实践活动成效的重要依据。

4、坚持正面教育,把握正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学习实践发展观各部门整改计划明…
       科学发展观指导安排方案
       村镇科学发展观实践方案
       国土局科学发展观整治方案
       外事侨务局科学发展观整治方案
       策划总结
       工业地产项目策划人员总结
       工业地产项目策划总结
       企业网通用策划方案
       企业应急救援预案策划与编制
     
    规范二手车流通管理意见
    学生在我心中的演说范文
    派出所最新半年能力建设总结
    政协委员争当解放思想排头兵讲话…
    学校创先争优动员大会发言稿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案
    政府报告创新
    加快肉羊产业建设实施意见
    党员培训工作情况报告
    区政府检察院保护和促进民营经济…
    宣传学习教育活动方案
    理论学习中心组工作意见
    加强理论学习工作意见
    学习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
    建设学习型党干部队伍安排意
    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工作
    青少年法制宣传学习工作方案
    解决农村孩子入学难情况报告
    农民工技能学习工作计划
    做好学习实践实施工作意见
    科学发展方案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