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活动方案 >> 综合实践 >> 正文
民政局落实优生实践方案

查需要选择相应项目(三选二或三选一)——羊水穿刺、脐带穿刺、产前诊断b超。按实际产生费用给予免费,每人不超过1200元。

工作流程:凭本人身份证、民政部门发放的困难家庭有效证件,到县妇幼保健所接受孕期保健,县妇幼保健所确定需进行产前诊断的,发给《县优生促进工程免费产前诊断服务券》(见附件3);第一孩为病残儿的再生育孕妇凭县人口计生部门出具的第一孩病残再生育证明、生殖健康服务证,到县妇幼保健所领取《县优生促进工程免费产前诊断服务券》(见附件3)。相关孕妇凭《服务券》到市妇幼保健院接受产前诊断,费用先由符合条件的孕妇自行垫付,凭发票再到县妇幼保健所报销。

(五)困难家庭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

困难家庭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仍依照《县优生促进工程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办法》(试行)规定执行。

(六)产前筛查部分减免

享受对象:户籍在本县,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孕妇,或在新工作一年以上并持有《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外来孕妇。

检查项目及减免费用:产前筛查由二联筛查(110元)升格为三联筛查(150元),检查费用由政府每人补贴50元。

工作流程:县妇幼保健所或各妇保定点乡镇、街道卫生院在孕产妇保健建卡时凭孕产妇身份证、《生殖健康服务证》或《再生育证》发放《县优生促进工程产前筛查减免服务券》(见附件4),凭《县优生促进工程产前筛查减免服务券》(见附件4),在定点筛查单位(县妇保所、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新康医院、城东医院,上述五家单位任选一家)享受50元的减免服务;其中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城乡低保户、低保边缘户、重点优抚对象及其他困难家庭中的孕妇凭民政部门颁发的有效证件(需登记号码)产前筛查费用全免。

(七)病残儿免费鉴定

享受对象:户籍在我县,符合申请病残儿医学鉴定条件的家庭均可享受免费病残儿医学鉴定。

检查项目及免费标准:独生子女病残儿医学鉴定。免费标准为每例200元。

工作流程:由患儿父母计划生育管理地计生办向病残儿医学鉴定申请人发放2张《县优生促进工程优生服务券》,凭此券在规定时间参加由市人口计生委组织的免费鉴定。

(八)免费补充优生营养素

享受对象: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城乡低保户、低保边缘户、重点优抚对象、其他困难家庭的孕产妇及第一孩经医学鉴定为病残儿并批准生育二孩的孕产妇。

检查项目及免费标准:孕妇优生营养素的免费补充。免费标准为每例200元。

工作流程:符合享受条件的对象,凭民政部门或乡镇、街道提供的困难家庭证明、市独生子女病残儿医学鉴定小组出具的《独生子女病残儿医学鉴定结论通知书》,向户籍所在地计生办领取《县优生促进工程优生服务券》(见附件8)2张,凭《县优生促进工程优生服务券》(见附件8)向县计生指导站领取价值200元的优生营养素。

(九)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

享受对象:父母一方户籍在新的新生儿,或在新工作一年以上并取得《省临时居住证》(原《暂住证》)或《省居住证》的外来人员的新生儿。

检查项目及免费标准: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和苯丙酮尿症两种疾病的免费筛查,费用为55元。

工作流程:县妇幼保健所或各妇保定点乡镇、街道卫生院在孕产妇保健建卡时发放《县优生促进工程新生儿免费疾病筛查服务券》(见附件5),新生儿凭券在分娩医院享受免费筛查项目检测。

(十)免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乡镇安全生产实践方案
       企业安全管理评估实践方案
       清明革命传统文化教育方案
       城中村改造实践
       地段点亮工程实践
       新城区管理规范性文件实践方案
       党支部推进创先争优整治方案
       文艺演出活动综合方案
       市容市貌环境综合整治进社区实施…
       节能减耗工作实施综合方案
     
    工程动员大会讲话稿
    企业内勤个人回顾
    银行储蓄柜员爱岗敬业总结
    企业职员转正述职报告
    优质服务从我做起信用社员工演讲
    党政事业单位领导任期审计意见
    院校招生学生体检指导意见
    体育局安排
    工商分局学习三更感悟
    共青团党建带团建设交流材料
    民政事业跨越式发展工作意见
    民政局创先争优工作报告
    财政局以评估促效能工作指导
    加强民政工作意见
    民政局年终工作计划
    民政局目标考核自查报告
    财政局家电下乡活动方案
    民政局安排救助计划
    市领导在民政会议上的讲话
    财政局先进性教育交流材料
    综合实践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