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意见 >> 教育工作意见 >> 正文
党员经常性教育管理意见

、知识分子和干部中,在工作一线、高知识群体以及青年中发展党员,作为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的重点。全面推行入党积极分子“两推”制度、发展对象集中培训制度、发展党员票决制度、公示制度、预审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实施“双培工程”,把工作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工作骨干。
  (二)改进党员管理方法。严格组织关系接转制度,认真做好离退休干部职工党员、解除劳动关系党员、出国(境)党员管理工作。积极推进党员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党员管理工作现代化水平。严格党的组织生活,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定期开好民主生活会和党内组织生活会,把每个党员纳入党组织的有效管理中。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组织生活的各项制度,自觉参加双重组织生活。每两年开展一次党员党性分析评议,完善民主评议党员制度,严肃妥善地处置不合格党员,健全党员队伍自我纯洁机制。
  (三)切实保障党员权利。认真贯彻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坚持党内重大事项党员先知道、先讨论、先行动。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教育引导党员正确行使民主权利,营造党内平等讨论交流的环境,鼓励和保护党员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
  四、创新工作机制,发挥党员作用
  (一)创新活动载体。组织党员立足本职岗位,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坚持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品牌”、“三带一联”、“结对帮扶”等主题实践活动,加强党员志愿者队伍建设,组织党员参加便民、利民、扶贫、支教、环保等社会公益活动,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方式,拓宽党员发挥作用的渠道。
  (二)建立健全制度。全面推行党员承诺制,党员结合自身实际,每年承诺做几件具体实事、好事,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监督。健全和完善党员奉献日制度,定期组织党员开展便民利民活动、为群众做好事。建立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离退休党员,根据自身能力和特长,自愿选择岗位,力所能及地发挥作用。
  (三)激发内在动力。坚持以人为本,从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帮助党员,增强党员的归属感和荣誉感。表彰优秀党员。积极探索党组织帮扶和党员互助等多渠道相结合的帮扶办法,救助生活困难党员。定期走访慰问老弱病残等生活困难党员。
  五、切实加强领导
  各级党组织要把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管理作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分析,加强督促检查,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要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充实工作力量。要加大投入,帮助解决各党支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及时总结推广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大力宣传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把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组织建设的意见
  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根据党章和党内有关规定,现就进一步加强党组织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要求,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的局机关干部队伍为关键,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为目标,调整组织设置,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扩大覆盖面,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推进农机化事业又快又好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党组织建设成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基层党组织开展创建标准化党员电…
   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意见
   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我爱我祖国…
   教育局开展我爱我祖国主题教育活…
   教育局七一活动策划方案
   职业教育中心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高唐县工商行政管理局防范法轮功…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要点
   市法制宣传教育要点意见
   并于开展学先进树新风创名牌争…
 
行政治理论文三农问题症结于两个…
学校后勤支部总结
学校女职工三八妇女节发言
工厂元旦配乐诗朗诵放歌金沂蒙
销售总监总结
工业局解放思想自查报告
lccieb单科证书说明
工商局经检队长竞聘报告
危房改建状况调研报告
市委书记经济会议讲话
为党员建立精神食粮工作方案
加强流动党员管控实施意见
加强企业党员建设意见
党员志愿者服务安排意见
做好党员培训工作安排意见
党员培训工作情况报告
党员教育整改工作总结
关爱党员干部管理工作意见
关爱党员干部工作指导意见
在党员干部工作会讲话
教育工作意见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