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材料 >> 学习材料 >> 正文
民政局总工会普法学习材料

自20*年开展“*”普法工作以来,我会出台了《*县总工会法制宣传教育第四个五年规划》,标志着我会“*”普法工作正式启动。5年来,我们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法律知识竞赛、上街咨询、法制讲座、标语横幅、宣传橱窗等多种宣传形式,大张旗鼓地进行法制宣传活动,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声势,扩大了社会影响面。在加强干部职工普法学习、组织法制宣讲服务团、创办外来职工法制学校、普法宣传骨干的培训、开展说法行动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争创“*”普法先进工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工运事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

 

一、领导重视,保证普法工作正常顺利开展

  20*年,我会成立了普法领导小组,由总工会主席亲自担任组长,副主席任副组长,有关科室负责人任成员,并下设普法办公室,明确职责。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每年预算安排普法经费10万元,配备了电脑,开设了普法网页,征订普法教材4万多册(套),选派业务骨干具体负责,做到普法领导机构、普法办事机构、普法人员和普法经费“四落实”,呈现出良好的普法态势。

  根据普法形势,我会及时制定了年度普法学习计划,明确学习要求和任务。利用理论中心组学习、周一学习夜,组织机关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办法》、《工会法》、《劳动法》、《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行政诉讼法》等重要的法律法规。同时强调自学,制订了年度学法目录,干部职工可根据目录有选择地进行学习,并将学法情况列入单位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内容之一,使学法用法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此外,工会党组、普法领导小组每月还听取普法办公室的工作汇报,召开专题会议,总结经验得失,研究部署以后普法工作,及时调整普法内容,确保普法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扎实推进。落实了普法工作目标责任,与全县11个乡镇总工会签订了责任书。各乡镇总工会也把“*”普法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形成了重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的工作格局,有力地促进了普法工作的开展。

 

二、加大工作力度,建立普法服务季制度

  按照普法工作要求,结合工作重心,我会进一步加大普法工作力度,狠抓普法工作队伍建设。每季度组织由律师、法律工作者、法律援助志愿者、工会及司法局业务骨干组成的法制宣讲服务团,由主席、副主席轮流带队,在全县各镇乡设立法制宣传和法律援助咨询服务点。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出现的行业法律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答,满足了广大职工群众的法律需求。普法服务活动从室内到室外,从集镇到农村、从城关中心地段到外来人口居住点,多形式多方位地开展法制宣传活动。

  在五年普法服务季期间,我们现场免费为职工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为受害职工民事诉讼、仲裁代书350起;为下岗失业职工进行求职登记,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指导1300多人次;对250户特困职工每人每月补助150—200元;救助病残或因突发事故致贫的困难职工112户,合计救助资金50万元。结合普法工作重点,每年拨出6万专款,送200场电影到企业,寓教于乐,做到普法娱乐两不误。此外,会同*县安监局和人劳局上街不定期地开展法律宣传和咨询服务活动,解答有关安全生产和劳动关系的法律法规,接受有关职工维权方面的咨询。据统计,五年累计开展法律咨询72场,参与职工达30多万人次,放映电影1000多场。

 

 三、拓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教育局先进性教育学习材料
       环保局拒腐防变教育学习材料
       财政局深化科学管理学习材料
       发改委加快科学发展学习材料
       民政局发展农村低保学习材料
       民政局发展科学管理学习材料
       民政局加快科学发展学习材料
       卫生局先进医院学习材料
       民政局教育创新学习材料
       发改委实践科学管理学习材料
     
    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
    迎新春联欢晚会游戏节目表及主持…
    产业结构调整考察资料
    九十寿辰祝酒词
    供电局长个人任职演说
    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心得体会范文
    公文文风弊病知识
    情况反映
    乡镇党委创建六个好目标方案
    中考前家长会发言稿做学生坚强后…
    民政事业跨越式发展工作意见
    民政局创先争优工作报告
    财政局以评估促效能工作指导
    加强民政工作意见
    民政局年终工作计划
    民政局目标考核自查报告
    财政局家电下乡活动方案
    民政局安排救助计划
    市领导在民政会议上的讲话
    科技局总结
    学习材料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