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材料 >> 经验材料 >> 正文
民政部门廉政建设交流材料

为从根本上杜绝公款吃喝之风,从制度上规范公务接待行为,从源头上遏制腐败,去年以来,*区推行公务接待制度改革,区纪委会同区财政局出台了《关于控减招待费用支出的几项规定》,要求各部门各单位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招商引资和工作上,压缩降低招待费用,从而有效堵塞了公务接待中的漏洞。

一、主要做法

按照“有利于加强管理,有利于工作需要,有利于廉政建设,有利于厉行节约”的原则,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推进:

(一)统一政策,确保公务接待规范有序

统一政策就是全区所有机关单位(垂管单位和企业除外)全部纳入规范范围,按统一政策执行,即统一实行公务接待项目,统一接待标准,实行具体接待定额管理制度。一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负责接待工作的人员要坚持原则,严守纪律。二是区内各乡镇、单位之间不得相互吃请,铺张浪费。三是除在外地招商等特殊情况外,来客接待均在食堂安排。没有食堂的单位或部门确立2至3个定点饭店,杜绝多头接待和随意接待现象的发生。四是对接待的来客要求登记到单位、具体人员和陪客人员姓名,并不定期进行抽查记录情况,有效杜绝“假接待”现象。五是不准用公款到营业性歌厅、舞厅等高消费娱乐场所进行公务接待。六是文明接待,禁止在工作日午餐饮酒;禁止执行公务和值班时饮酒;禁止着工作制服在公共场合饮酒;禁止发生强行劝酒、逼酒等不文明行为;禁止任何时间、任何场合酗酒。七是各单位公务招待费用一律当场支付现金,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赊欠、拖欠或签单。八是公务接待一般不得赠送礼品和纪念品,确需赠送礼品的,以本地土特产为主,不得赠送高档贵重礼品。

(二)认真把关,严格控制公务接待费用

*区明确规定公务接待费用报账票据必须真实明白、手续完善。票据上须注明接待的项目、时间、地点、金额、经办人等内容。单张票据在*元以上的,须注明本单位的陪同人员名单,并附原始详单方可报销。各部门各单位在报销招待费时,必须注明招待对象、时间和来宾人数,按规定和标准凭原始发票和清单据实限额报销,超支部分由陪餐人员自付。单位纪委(纪检组)、理财小组必须对招待费票据认真把关,对票据真实性、规范性负责。公务接待费用必须及时报账、入账,实行日清月结,单独列支,单独核算,逾期不予办理,不准将招待费用以各种形式在其他会议科目中列支,也不准将其他费用列入招待费科目,实行限额管理、总量控制、量化监督。区财政局对纳入规范公务接待范围的项目,要求必须作为招待费用核算。各单位纪委(纪检组)每年对本单位招待费使用情况进行一次内查,在单位内部公布内查结果。https://

(三)强化监督,确保制度规定落到实处

实行招待费用定期公示制度。要求各部门各单位把招待费用作为政务公开的一项重要内容,利用政务公开栏、职工干部大会,定期公示本部门本单位的招待费用情况,接受群众监督。对不公开、假公开、虚开发票公款报销的行为严肃处理。设立有奖举报电话,聘请廉政监督员,及时受理群众举报。抽调专门人员经常性组织明查暗访,自去年以来,对8家单位14名顶风违规用公款大吃大喝工作人员给予全区通报批评,电视公开曝光,并责令写出情况说明及检讨。今年全区招待费比去年同期平均下降10%以上,节约财政资金约50余万元。

二、初步成效

公务接待管理制度的顺利推行,进一步转变了干部作风,推动了“勤廉*”的创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质监局开展稽查交流
       工商局信访交流材料
       街道城区工商管理经验材料
       乡镇招商引资完善经验材料
       农村基层建设交流材料
       农村强化保险金融管理交流
       学校特岗老师交流材料
       工商局执法办案信息化交流
       共青团干部群众管理经验材料
       森林火灾管理防治经验材料
     
    街道党工委书记考察材料
    重阳节的短信30
    物价局党员保先动员大会讲话
    纪检委强化作风建设交流材料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动员大会上总…
    培训班讲话学习华西人建设新西贾
    国土资源局巡视座谈会讲话
    中怎样克服难堪
    最新省委党校心得体会
    市委八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讲话
    卫生部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方
    党政系统部门工作考核管理办
    民政事业跨越式发展工作意见
    民政局创先争优工作报告
    部门统计巡查工作要点
    加强民政工作意见
    县党委部门及基层站所工作方
    检察部门年度工作计划
    民政局年终工作计划
    民政局目标考核自查报告
    经验材料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