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报告 >> 情况报告 >> 正文
县党委信贷管理情况报告

草甘磷项目为龙头的盐气化工产业集群,以大全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科华水泥、沪江人造板为龙头的新型材料产业集群,以啤酒、西南一药、长龙药业为龙头的食品药品产业集群等五大产业集群。

工业园区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1.52亿元,工业园区财政收入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12亿元。,预计企业销售收入将突破5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3亿元。根据发展规划,到2011年,工业园区将形成两个百亿元级、两个50亿元级和一批10亿元级的产业集群,实现入园企业销售收入过30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20亿元。

二、偿债来源及偿债资金归集情况

(一)开行政府信用贷款偿债资金来源和偿债资金归集情况

1、开行政府信用贷款偿债资金来源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同意区政府建立开发银行信用贷款偿债资金财政补贴机制的决定》(人发18号)及《市区人民政府关于授权统一收储土地和安排土地出让收益及财政补贴资金用于偿还国家开发银行政府信用贷款的通知》(府〔〕129号),我区向开行承诺并确定的第一期政府信用贷款还本付息资金来源主要有两项:

一是区政府统一收储的质押红线图范围内共计16941.5亩土地出让净收益。

二是在贷款期限内(2019年)区政府每年安排的财政补贴资金共计4.244亿元。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同意区政府将区盐气化工基础设施二期工程项目江南新区中心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及南浦大道工程项目建设所需资金纳入城市发展专项资金财政预算的决定》(人发〔〕12号)和《市区人民政府关于盐气化工基础设施二期工程项目江南新区中心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及南浦大道工程项目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府52号),我区向开行承诺并确定的第二期政府信用贷款还本付息资金来源主要有两项:

一是区政府统一收储的质押红线图范围内共计4974亩土地出让净收益。

二是在贷款期限内(2018年)区政府每年安排的城市发展专项资金共计7.18亿元。

根据国家金融部门关于项目建设期的贷款利息纳入贷款本金中支付的规定,区政府确定由各项目业主单位承担开行贷款利息,即从项目业主单位取得的开行贷款资金和项目业主其他收益资金中列支支付,则应为第三项资金来源。

上述三项还本付息的资金,区政府规定均由相关部门和单位划归资产经营公司,再由区资产经营公司直接划到我区在开行开设的偿债专用账户。

2、偿债资金归集情况

截止底,我区共计归集开行偿债资金4869万元,全部为第二项偿债来源,即区政府安排的第一期政府信用贷款至财政补贴资金(500万、1320万、1452万、1597万)。由于种种原因,第一项偿债来源中尚未有质押收储范围内的土地出让净收益归集到我区在开行的偿债专用账户;第三项偿债来源中,除各项目业主单位在开行贷款中直接扣付利息1.4亿元外,其自身目前尚未承担一笔贷款利息支付。截止2月底,已累计支付开行贷款利息1.7亿元。

(二)农发行政府信用贷款偿债资金来源和偿债资金归集情况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同意实施三峡库区技术纺织产业基地(一期)项目及其融资计划的决议》(人发14号)。我区向农发行承诺并确定的第一期政府信用贷款还本付息资金来源主要有四项:

一是工业园区土地出让收入;

二是城市建设配套费收入;

三是入园企业增值税地方留成收入;

四是区政府专项资金、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高校生假期销售情况报告
       水利局招商引资情况报告
       党委政务公开情况报告
       工程处机关效能建设情况报告
       计生局党建情况报告
       小学教学情况报告
       党委财政预算情况报告
       村委会创优情况报告
       学校行业情况报告
       党委秘书情况报告
     
    卫生会议讲话稿
    清明节的来历祝福短信3
    党委书记全镇三级干部大会讲话
    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扎实…
    县经济委员会总结及要点
    交通局先进单位总结材料
    创建法治政府实施方案
    乡镇领导干部读书会讲话
    发改局领导就职演讲稿
    地税局规范税源管理讲话
    镇党委依法行政五年规划总结
    镇党委依法行政规划调研报告
    党委加快跨越发展工作意见
    党委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方案
    党委与军医大联合办医工作方
    县党委部门及基层站所工作方
    党委抓基层党建责任制工作方
    党委加快文化建设实施工作意
    党委加快中小企业建设的实施
    党委年度换届工作方案
    情况报告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