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报告 >> 辞职报告 >> 正文
审计局业绩考核总结

项规定,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树立了局领导班子廉洁高效的良好形象,为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有力保证。

  1、转变职能,服务为先。

  针对形势发展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我们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坚持以服务为先导,以观念的转变推动思维方式、治理方式和工作职能的转变。

  2、加强治理,营造环境。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努力增强全社会的审计法制意识。今年是新修订的《审计法》颁布实施的第一年。我们除了以悬挂横幅、印发资料、现场咨询等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宣传外,还广泛深入地开展审计法规政策宣传活动。在日常监督检查过程中,坚持做到警示为先、注重以教育引导为主。

  二是加强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我们把业务调研工作作为探索审计工作新思路的重要途径,针对专项资金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涉及减轻农民负担等受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局领导还带头进行理论探讨,拓宽视野、放大思维,针对当前市场经济的热点问题,探寻审计服务工作的新途径新领域。

  3、以人为本,锻造队伍。

  为了高质量地做好新形势下的审计治理工作,我们始终把提高审计队伍的两个素质作为重要工作抓紧抓好。一年来,在加强内部治理、全面实行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制度的基础上,注重做到联系实际、敞开思想进行学习讨论。非凡是针对审计工作如何服务市域经济发展,坚持做到结合塔城实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学理论、定措施,从而把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人人为发展做贡献”上,进一步提高了学习的自觉性和工作的责任性,促进了审计职能的较好发挥。

  抓好审计法制建设工作。坚持以《审计法》和《会计法》、《预算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等有关法规为重点,分层次、有步骤地深入开展法律法规的教育培训活动。先后组织各类行政法规、审计专业法律法规培训班,提升审计干部法律业务素质,逐步构筑一支具有较高法律知识水平的骨干队伍。

  四、实施争先创优效绩考核,发挥审计机关在经济建设中的带动作用

  坚持紧密结合我市经济发展实际,结合先进性教育成果,务求取得工作实效;坚持立足部门工作实际,突出服务大局、改进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坚持改革的精神,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坚持大力推进制度建设,切实巩固工作成果;坚持激励与问责相结合,鼓励争先创优,严格无为问责,充分调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使争先创优效绩考核贯穿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1、责任意识明显增强。树立了尽责为荣、失责为耻的责任道德,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蔚然成风。“一把手”履行抓班子、带队伍的主要责任,主动负责、带头负责;领导干部勤政善政、敢抓敢管、勇于负责;机关干部勤奋学习、严守纪律、恪尽职守、尽职尽责。

  2、责任体系得到完善。消除了权大责小、有权无责、责任不清、责任死角的现象,责权对称、层级清楚、奖罚分明、衔接得当的岗位责任制基本建立。责任主体明确,责任内容具体,责任层级合理,责任考核严格。

  3、责任追究落实到位。全方位的责任监督体系基本形成,监督措施得力,监督效力不断增强。形成了无为必问责,失职、渎职必追究,重大责任事故必查处的良好氛围。

  4、考核体系更加健全。改进部门工作和干部业

绩考核办法,科学性、针对性和操作性显著增强。干部评价体系完善,内部评价与外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审计局审计监督总结
       统计局经济发展总结
       审计局公务员转正总结
       监察审计部总结
       审计局总结
       商务局治理商业贿赂总结
       民族和宗教事务总结
       工业局节能减排总结
       行政复议制度发展总结
       人大监督实效与公开原则总结
     
    流动儿童免疫管治工作方案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整治方案
    农村深化组织建设安排发展讲话
    市长春节团拜会上致辞
    省质量技术监督系统纠风暨机关效…
    双语学院教育教学的工作报告
    工程建设中心职工个人总结
    供电局团委要点
    公司培训计划
    共青团市委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开幕…
    统计局委托统计调查管理办法
    加强审计工作意见
    水资源预算审计管理办法
    建设工程审计监督管理办法
    审计局谋划年度审计工作计划
    加强审计工作指导意见
    领导和国企领导人审计工作方
    党委审计项目工作计划
    审计厅年终工作计划
    审计署年度工作计划
    辞职报告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