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报告 >> 辞职报告 >> 正文
失业保险科工作单位总结

一、09年的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一)创新机制、多措并举,全力推进失业保险扩面工作。

加强协调,建立扩面联动机制。为拓展费源,确保完成市处下达的扩面任务,我所分别从县工商局、县统计局提取了全县国有、集体企业,事业单位及私营企业信息资料。归类排查,建立了应参保单位台帐、切实掌握了我县各类型单位详实资料,并建立了企事业单位台帐。为扩面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与工商、地税、劳动监察、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机构等部门密切联系,建立了齐抓共管的良好机制。

一是与工商、地税和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进行信息对比,摸清未参加失业保险的企事业单位名单,确定扩面重点对象。

二是多次与地税、劳动监察、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联合行动,深入到企事业单位内部向企事业单位负责人面对面宣讲参加失业保险的重要意义和相关法律法规,并详细了解企事业单位职工基本情况,要求其限期参加失业保险,并按时申报缴费。

(二)把握重点,强化稽核工作,确保失业保险费应收尽收。

我所抽调业务精、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成立了专门稽核小组,以规模大、参保人数多及缴费不正常企事业单位作为稽核重点,主要检查用人单位失业保险的申报缴费情况,有无虚报、瞒报等违法违规行为。严格执行《社会保险费征缴条例》和《社会保险稽核办法》,强化稽核手段,严防失业保险费跑、冒、滴、漏,努力营造“诚信申报,依法缴费”的良好氛围。在稽核过程中,稽核小组严格执行稽核程序,据实提取各单位的财务账簿、凭证、工资发放表、失业保险申报表等资料,掌握第一手材料。稽核过程中认真审核、坚持原则、不循私情,对稽核中发现的漏报、瞒报、基数不实等问题,下达整改通知。同时及时通报县地税征缴办公室催缴。对各被稽核单位,我所及时下达稽核意见书,撰写稽核报告,并建档备案。2006年共查处漏报单位5家,漏报失业保险费5.34万元,已催收补缴1家,补缴金额2.74万元。2007年1—6月份共稽核单位25家,稽核参保人数4234人,完成全年目标6800人的62.3%,没有发现有漏报瞒报的行为。

(三)着力加强失业保险统计工作

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统计法》,科学有效的开展我所统计工作,保障各项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发挥统计工作在各项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按时准确的报送统计报表并做好统计分析,确保统计资料的完整。

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失业保险的社会认知度不高,部分单位和职工对失业保(!)险没有足够的认识,缺乏参保主动性。

2、企业用工极不规范,没有鉴定劳动合同关系。人员流动性大,很难形成固定的用工模式。企业管理也不规范,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增加了私营企业扩面的难度,即使参保对于今后的跟踪管理服务也是一个难题。

3、事业单位参保不能足额缴费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三、明年工作打算

1、加大稽核力度,确保完成市处下达的稽核任务。

本年度,我所将强化稽核力度,对全县各参保单位进行拉网式稽核,特别是对大型参保企业及缴费不政党企事业单位进行重点稽核,彻底摸清参保单位基本情况,确保参保单位如实申报、如实缴纳失业保险费,对漏报瞒报失业保险费现象,一经发现严厉查处,绝不手软,确保市处下达的稽核任务的完成。

2、加大扩面力度,确保完成市处下达的扩面任务。

按照市政府去年下发的社会保险三年扩面计划的通知,我县今年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法制办公室政务工作单位总结
       邮政合规管理单位总结
       妇联禁止毒品工作单位总结
       幼儿园消防安全单位总结
       法制局领导教学培训单位总结
       国庆节食品安全工作单位总结
       食品质量和安全项目整顿单位总结
       金融类安全评估单位总结
       乡村预防大雾影响交通安全单位总…
       供电系统单位总结
     
    人口和计划生育思路
    工商局局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
    高尔夫赛事企划方案
    交通局民主生活会发言提纲
    防汛抗旱电话会议讲话
    规范销售与收款制度
    市旅游小结及明年计划
    村镇工会调研工作报告
    真爱永恒大型集体婚礼讲话
    乡镇干部培训总结
    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工作要点
    保险业经营秩序整顿工作方案
    推进工伤保险统筹工作意见
    失业保险统筹实施管理办法
    职工医疗保险住院费结算管理
    加强火灾责任保险实施工作意
    社会保险清欠工作安排意见
    加快保险业发展工作意见
    城镇市民养老保险活动方案
    全市保险工作大会讲话
    辞职报告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