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公文处理 >> 活动方案 >> 正文
乡镇小学教学援助活动方案

为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公平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以办好每一所学校,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为目标,用实际行动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结合我乡个别村小师资力量薄弱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落实科学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在教育上的具体体现,是推进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我乡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积极开展教学援助活动,努力改善偏远学校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逐步缩小村小和中心校之间的差距,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工作目标及任务

1、开展中心校、村小教学援助对接活动。

通过开展教学开放、教研专题讲座、课堂教学竞赛、学生学科竞赛等多种教学活动,促进中心校、村小的教学和管理互动,实现教育信息共用、教学资源共享。

依据本乡内各校教学水平差异,确定校际间的对接关系,组织中心校与村小之间、村小与村小之间的教学援助活动。以教师会课、教学反思及教师叙事性研究、教学会诊,主题培训等为载体,以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专业评价、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等实验研究课题为重点,扎实有效地开展教科研活动,缩小不同发展层次学校之间的差距,实现共同提高。

2、开展教学片区互动交流活动。

每个片区要依托区域内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培植教科研基地校内典型,创造性地开展片区互动活动,逐渐形成区域内的教科研特色。同时开展好业务领导教学指导能力大拉练活动,切实提高业务领导听、评、议、导的教科研能力,带动学科教师教科研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整体提升。

以片区为单位(全乡各小学按地域分布划分为两个教学活动片区。南片:中心校、大成、平山、致一、致二、土城;北片:丰收、万顺、新建、利民、庆丰、光辉。)每学期组织一次互动活动,活动围绕教学开放、课堂教学大赛、主题培训、校本教研问题研讨等问题展开。建立片区互动轮流主办制,片区内学校要共同议定学期片区互动方案,每次互动活动由牵头学校承办,组织实施(每学期不少于两次)。有效促进校际之间均衡发展,共同提高。

3、开展好中心校对村小的管理活动。中心校要建立健全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听课制度、评课制度、说课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等各项新的规章制度,形成民主科学的管理体系。组织好中心校与村小之间的教学援助活动。强化中心校对村小的管理职能,在管理、示范、业务指导、师资培训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目的。

4、开展好教师、学生对接活动。

组织教师建立“师徒结对”关系,制定提高计划,在课堂教学、师德水平、教科研能力等方面相教相长,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实现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满足学生的多元兴趣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优生”与“学困生”结成“手拉手”帮扶小组,在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对“学困生”予以帮扶,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定期召开家长会(至少2次),经常家访(主要针对思想、学习落后生),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促进“学困生”逐步提高。

三、活动时间:2011年4月下旬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成立由姜宝虎校长为组长,中心校其他业务领导和村小业务领导为成员的领导组织,全面负责万顺乡小学的教学援助活动。加强调度,抓好落实,跟踪指导,随机调研,协调运作,确保实效,使这项工作科学、有效地进行。

2、落实责任。校长负责计划管理,其他领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学校节能设计比赛活动方案
       建设科技兴趣队伍活动方案
       中学共青团的活动方案
       高校生毕业典礼活动方案
       环境研究性学习报告
       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研究材料
       年产60吨酸菜可行性研究报告
       治旱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酒业市场研究报告
       学院科学发展观调查研究报告
     
    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
    县林业单位上年总结及下年重点
    创建学习型检察院活动总结
    路政员工廉洁发展管理意见
    十七大报告中最重要的新名词
    书记事迹演讲材料
    行政治理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半年卫生防疫站总结
    青年教师座谈会发言稿
    车间工会主席培训班讲话
    乡镇实施十大工程工作意见
    加强中小学老师团队建设意见
    乡镇年度工作计划报告
    当好乡镇换届三员工作意见
    乡镇创先争优工作方案
    中小学校舍收费优惠实施意见
    做好乡镇劳务工作安排意见
    乡镇开展提质增效年活动方案
    乡镇一季度工作汇报
    中小学教师培训站规划工作意
    活动方案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