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公文处理 >> 企划书 >> 正文
对检验中心的初步设想企划书

的员工,只有获得职位提升,才能晋资加薪。同时“中心”可根据每个室的收入情况按季度或月进行奖金的发放(奖金提取可参照我院过去的发放比例进行大幅度的提高),每个实验室根据室内人员的表现确定奖金的发放比例。同时为了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设立部门奖,奖励依据为部门考核分。

3、与物质奖励相比,大家也愿意选择参加一定量培训的形式来作为应得的奖励,提高自身的含金量,以求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基于此,一方面我们要将培训本身作为激励职工积极向上的一种必要手段。给职工"充电"的机会,会使他们感觉“中心”对自己的发展是很重视的,而且在提供培训机会的分配上,必须本着"公平竞争,择优培训"的原则,使真正有能力、有潜能的人获得应有的培训机会。另一方面,要根据培训的效果对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物质、精神或晋升激励。同时参加培训的人往往都希望尽早将所学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中心”如能为他们提供施展才能的条件和环境,使他们能发挥所长,则是对他们最大的激励。

三、其它工作:

1、建立外部知识内部化机制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中心”的规模再大。实力再强,也不可能将与“中心”检验工作相关的所有专家和学者集于麾下,即使出得起代价,也不是所有的学者和专家愿意为某个单位终生效力,这就对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将这些外部专家和学者的知识转化为我们内部的知识呢所以,我们提出,“中心”为了使外部知识内部化,就应该建立起相应的外部知识内化机制。我们讲要建立外部知识内化机制,就是要订立长期、中期乃至短期规划,按照计划定期请专家来讲解、培训最新的业务技术、行业动态,解决技术难题(包括产品鉴定、新设备的研制等),这样,我们获得外部知识就会既有规划,又能以一次投入,永久受益、全员受益。

2、树立“中心”品牌形象

品牌形象是“中心”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品牌经营不仅可以给我们带来社会认可的形象,还可以给我们带来丰厚的回报和拓宽广阔的工作天地。使潜在的客户成为直接顾客。在品牌的经营上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一是建立“中心”网站,扩大知名度;二是在媒体上加大宣传力度;三是与国内知名的零部件企业建立联系(采取为企业递送我们的宣传资料,问卷调查企业在检验等方面的需求等);四是积极参加行业内的重要会议等

3、协调各个方面的关系

处理好“中心”与相关政府部门的关系:在处理好各方面关系中,处理好与相关政府部门的关系最为重要,在发展资金问题上,我们可以寻求当地政府和国家局的支持。在监督任务的下达上,我们应该想尽办法获得国家总局和吉林省技术监督局的支持。

处理好“中心”与企业的关系:转变工作观念,我们的工作应从注重监督过渡到服务与监督相结合,服务更重要。企业与消费者就是我们的顾客,我们应建立起一个营销理念,象企业对待自己的产品一样对待我们的检验报告,企业正当的需求我们应该认为永远是正确的。

处理好“中心”与执法部门的关系:为了使执法部门与我们进行合作,并且主动与我们合作,我们应该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和方法,比如我们也可以根据他们给“中心”带来的效益给予必要的奖励,奖励方式也可以参照我们的奖励制度执行。

4、检验设备的研制与检验标准的制定

以上仅仅是我个人对“中心”以后的工作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地方税务局干部考核制度企划方案
       百货商场开业庆典方案如何策划商…
       企划书的写法
       交通安全宣传周策划书
       太阳能促销推广企划方案
       装饰市场推广策划方案
       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策划书
       世界气象日纪念宣传活动策划方案
       经理生日酒会策划方案
       音乐会演出赞助策划书
     
    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科…
    高校宣传委员个人总结
    县地税局人事教育要点
    运动会稿件之跳高跳远
    县原始胡杨林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
    创建学习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启动…
    对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启示
    房地产市场管理方案
    职业教育要点
    学校校产治理制度
    检验科主管半年总结
    县实验中学创建平安校园纪实
    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推荐材
    检验局长共产党员推荐材料
    检验检疫局建设节约型机关活
    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申报材料
    开展荣辱观教育促进检验检疫
    党章学习促进检验检疫事业发
    检验技师参加考试后心得
    实验中学体育总结
    企划书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