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公文处理 >> 交流材料 >> 正文
民政局管理工作交流材料

年我局民政工作的核心要求和目标任务是,深入贯彻实施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市、区政府和民政厅、市民政局的决策安排,把保证民生作为主要任务把拓展民政公共服务作为重要内容,把统筹城乡作为关键举措,按照改善民生、发展民主、强化服务,夯实基础的基本思路,高度负责地肩负起民政工作的使命,全方位促进民政事业科学建设,为我市提前八年全面勾构建小康社会和建设幸福 做出民政部门的新贡献。

一、构建和谐社会,加强民生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年以来,我局按照市、区统一部署和要求,全面组织实施省4项、市4项民生工程,并配合实施1项省民生工程,各项民生工程进展顺利。

1、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年以来,继续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纳入农村低保保障范围,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分类施保。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全面提高农村低保保障标准,从年 月 日起,由134元/人.月提高到150元/人.月。坚持“应保尽保,应退则退”,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确定农村低保对象。截止5月底,享受低保对象人数为846人, 月份共发放农村低保金51.65万元。

2、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制度

进一步提高五保供养标准,从年4月1日起,集中供养人均290元/月,分散供养267元/月。截止 月底,全区在册五保供养对象72人,其中11人为长龙村五保人员。 月份共发放五保供养资9.63万元。

3、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年,继续资助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对象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做好对城市低收入家庭(持有《 市城市低收入家庭救助证》)重病患者的医疗救助。并对符合《 市城乡特困群众医疗救助实施细则》规定的救助对象和城市低收入家庭,取消13个救助病种的限制,按个人基本医疗自付费用超过一定金额的比例分别实施分档救助。 月份,我区共救助城乡特困群众20人,其中城市19人、农村1人,发放医疗救助资金7.31万元。

4、实施敬老工程

完善居家养老制度,扩大辖区独居老人享受居家养老服务覆盖范围。年,对居家养老对象按无偿、低偿、有偿三种服务对象进行摸底, 月 日起,正式开展低偿对象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无偿服务对象的服务标准为每天一小时,每小时10元,低偿服务对象的服务标准为每两天一小时,每小时5元。截止 月底,全区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老人共38人,皆为无偿服务对象, 月份共发生居家养老资金8.32万元。

5、完善城乡特困群众“阳光”救助制度

根据《 市城市低收入家庭专项救助实施方案》,对全市城市低收入家庭,实施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基本生活应急、司法、重大节日补助等专项救助,使城乡低收入困难群众救助工作基本实现制度化和常态化 。月份,共救助对象28户,发放救助资金3.15万元。截止月21日,我区认定低收入家庭1244户。

6、加强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

 镇敬老院规划新建108张床位,开始筹建, 月份主体两栋三层楼房土建工程建到第三层, 月 日封顶,主体完工,现正在实施房屋内外粉刷。

7、加强城市托老机构建设

年增加城市托老机构床位130张, 养老院和光明康复养老中心通过租用场地改扩建兴办, 月底完成内外部设计改造及内部配套设施建设方案的制定,目前, 养老院和光明康复养老中心正在实施内外部改造及内部配套设施建设。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文体局管理工作交流
       移民局工作交流
       街道政法综合治理工作交流材料
       农机局工作交流
       校园关工委工作交流材料
       消费者协会工作交流材料
       建筑施工职称评定交流材料
       安检人员年度工作交流
       生产部负责人年度工作交流
       公务员转正年度交流
     
    圣诞节促销方案
    课堂信息化教学交流
    经贸局科学发展观效能提升年演讲…
    弘扬五四精神践行八荣八耻讲话稿
    课堂教学实践结题报告
    县农机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六查…
    县委办公室计划
    校园主任竞聘演讲
    党委书记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大会讲…
    烟草专卖局科学发展观演讲稿
    烟草专卖局管理办法
    民政事业跨越式发展工作意见
    民政局创先争优工作报告
    财政局以评估促效能工作指导
    加强民政工作意见
    民政局年终工作计划
    民政局目标考核自查报告
    财政局家电下乡活动方案
    民政局安排救助计划
    市领导在民政会议上的讲话
    交流材料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