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作文大全 >> 写景作文 >> 正文
除夕之夜作文300字

今天傍晚,我们一家五口在餐桌上吃团圆饭。
   桌子上有许多好吃的有花生牛奶、热狗、撒尿牛肉丸、麻辣红烧烤鱼、麻辣鸡翅、麻辣火锅、麻辣鱼串……
   我吃的都辣出眼泪来了。我们说说笑笑的过了一会儿要敬酒了。我把花生牛奶全喝完了我对爷爷奶奶说祝您平安百岁。然后大家对我说祝你学习好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听说深夜还要守岁呢!还要看春晚,哇许多好看的节目啊!有唱歌、笑话……
   还要放鞭炮,街上摆着各种各样的鞭炮有烟花、多响炮、蜘蛛炮、烟雾弹、电光花……
   街上鞭炮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新年真好啊!

【写作指导:中学生散文写作指导】

  1、题目鲜亮。作文题目要忌讳平淡、呆板,要有个性、与众不同,既能够一下子抓住读者的视线,同时又能够体现文章的内容。一个鲜亮的题目,就是一个极好的得分点。因此散文的题目是最有嚼味的题目。有的是场景入题,《无边落叶》、《昨夜雨,今朝下》;有的是感觉入题,《花香》、《路是月的痕》、《眼睛上的窗帘》;有的呼告,《茉莉,我爱你》;有的祈祷,《让双眼更加清澈》;有的比喻,《放下感情的叶片》;有的口语化,《明天一定记着开窗》;有的化用成语诗词,《随遇而安》、《月是故乡明》;有的繁复,《眼前同一水,笔下各异情》;有的简洁,《网里人生》。比较一下其他文体的题目,我们可以发现散文的题目没有一个相同,富有个性,富有创新精神,而且又跟高考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话题十分切合。

  2、取材广泛。散文的题材十分广泛,因此其内容非常丰富。举凡国际国内的大事,社会家庭的细故,掀天之浪,一物之微,自己的一段经历,一丝感触,一撮悲欢,一星冥想,往日的凄惶,今日的欢快,都可以移到纸上。(周立波《散文特写选·序言》)凡是能够引起作者动情的,凡是对读者有教育意义的,都可以是散文的题材。在一篇散文里,作者可以展开广阔的思路,无所拘束,任意驰骋。高考作文取材最忌讳旧、俗,阅卷老师老是看到常见的材料,首先就感觉不佳。()散文广泛的题材领域,可以弥补这一缺陷。上面举到的几篇文章,取材面相当广泛。有的是以个人经历为突破口,深挖细掘,探索心灵中隐秘的宝藏(如《茉莉,我爱你》);有的敏锐地抓住当今时事,细察社会发展轨迹(如《随遇而安》);有的恰到好处地联系课本知识(如《让双眼更加清澈》),有的则进入历史的海洋去舀一勺水(如《眼前同一水,笔下各异情》)。广阔的题材显示了考生敏锐的思维,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3、表达灵活。散文取材广泛,它的表现形式也就显得自由灵活,表达方式也就多种多样。从表现形式看,它不必像诗歌那样格律化,不必像戏剧那样模式化,只要在一定的思想情感的统率下,把零碎的材料组织成文就行。散文在选材上可以涉及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在结构上也可以几放几收、舒卷自如。对叙述、说明、议论、抒情、描写等几种表达方式也一样,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运用。有时突出其一,作为重点加以运用;有时几种方式熔为一炉。因为散文总是有抒情性的特点,抒情方式尤其丰富多样。满分作文《昨夜雨,今朝下》(山东考生)先由栀子花开状写惜花恨雨之人的心态,然后联想到古代诗人和诗境,中间穿插议论抒情,结尾用栀子花重开暗示自己的见解。《拨开天空的乌云》扣住对道家音乐的感悟一事,写心境,写游览,写谈话,写品曲,无不为感情亲疏不同,对道家音乐的感知也千差万别张本,写得大气。

[1] [2] 下一页

来源:https://www.98523.com/zwdq/xiejing/201402/205104.html
  • 上一个作文大全:
  • 下一个作文大全: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下雪啦!作文
       安吉美丽的竹乡作文300字
       美丽的秋天作文200字
       除夕之夜作文500字
       冬天的小溪作文200字
       奇特的闪电作文350字
       美丽的日月潭作文600字
       校园秋色作文400字
       老家古迹——俩母山作文
       描写玉龙雪山的作文800字
     
     游招宝山
     美丽的长江三峡
     我眼中的西湖
     水仙花
     秋天的植物园
     公园的早晨
     美丽的海南
     美丽的颐和园
     美丽的雪花
     四季的景色
    除夕之夜作文500字
    除夕夜作文
    除夕的夜晚
    除夕的夜晚作文400字
    热闹的除夕作文
    快乐除夕作文
    除夕夜包饺子作文400字
    除夕作文
    中秋之夜作文
    中秋之夜作文450字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10-2013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