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小学作文 >> 五年级作文 >> 正文
让阳光走进心灵作文450字

生活总是会被掀起波浪,注定有一个人带我走出孤独。那是一个平常的下午,和风拂过我的脸庞,柔柔的感觉让我陶醉。不知何时你站在了我的身后,突然用手捂住了我的眼睛,调皮的问我:“猜猜我是谁?”我是真的猜不出来,回头一看,哦!原来是你。听到我毫不惊讶地“哦”了一声,她小心问道:“为什么你总是不爱说话?你不高兴吗?”
   “没有。”我仍是淡淡的回答。我们做好朋友好不好?一脸稚气的你托着下巴眨着大眼睛的问我?而我却说了“不知道。”我转身离去,留下一脸茫然的你。
   你总是一脸笑,可我笑不出来,那时僵笑着,却做出一种奢侈。没有快乐哪来的笑?可是你却让我笑了,我问你为什么?你说需要为什么吗?简单的一句话,引起了我心灵深处的悸动。朋友?好吧,我承认现在你是我的‘合法’朋友了。
   三年前,是你把阳光种进我心灵,谢谢你不再让我没有快乐。上天总是这样,让我们分离,可是我已经不再脆弱,我要把阳光种进心里。相信我不会轻易被困难吓倒。让我们都阳光着,阳光是一种超脱的心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放下一切,自然就会得到洒脱,我还是不怎么爱笑,可是现在却是阳光孤独,让黑暗成为过去时,迎接我美好的未来。
   是你把阳光种在了我心灵的深处,谢谢你让阳光孤独,让我快乐!

【写作指导:小学作文训练反思】

  作文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之重要手段,也是语文教学难点。长期以来,在小学作文课堂教学结构上,形成了“教师命题、指导──学生独立写作──教师自己改评”的传统训练模式,这种训练模式常常造成的后果是。

  1、生不会下笔,无话可说。这是因为学生的作文从来都是教师命题。

  2、学生不会积累。这是因为学生作文的材料大多都是教师提示或准备的。

  3、学生不会创新,文章千篇一面,缺少个性。这是因为教师有意或无意间设置的框框严重束缚了学生。

  4、学生写作不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是为了“任务”和“分数”,生搬硬套或随意编造。这是因为教师忽视了学生多渠道地进行语言、素材的积累。

  可见,这种传统的写作训练模式已不适应新课改作学教学的要求,当然也更会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我县邀请的特级教师、平湖实验小学王永初校长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遵循新课标关于作文教学要求的新理念,大胆突破传统模式,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初步形成自己的作文训练思路,取得了初步成效。笔者认为这个作文训练教学思路主要体现在九个“注重”上。

  一、注重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习作资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课本中,除了每个单元的作文训练外,其实在课文中也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造性习作的资源,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并挖掘这一不可忽视的习作资源,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写出不同于课文的文章来。

  二、注重创设情境,以增强学生写作的兴趣

  传统的作文训练不注重情境的创设,因而写作训练过于呆板、无趣味性,不能吸引学生,学生也就不会乐意去写。()这是因为小学生受年龄特点及认识水平的制约,他们的写作往往需要教师提供一定

[1] [2] 下一页

来源:https://www.98523.com/xiaoxue/wunianji/201312/203052.html
  • 上一个小学作文:
  • 下一个小学作文: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静谧的夜晚作文500字
       江南水乡作文400字
       我们家的小宝贝作文400字
       我喜欢游泳作文500字
       魔豆作文400字
       我经历的一件事作文500字
       关于动物的作文400字
       写人的作文400字
       文具失踪记作文400字
       微笑的彩虹作文400字
     
     让阳光走进心灵作文450字
     静谧的夜晚作文500字
     江南水乡作文400字
     我们家的小宝贝作文400字
     我喜欢游泳作文500字
     魔豆作文400字
     我经历的一件事作文500字
     关于动物的作文400字
     写人的作文400字
     文具失踪记作文400字
    阳光是一种力量作文
    阳光总在风雨后作文500字
    阳光总在风雨后作文
    接一缕阳光入掌
    阳光的味道作文
    阳光沙滩之旅作文
    生活在阳光下
    在夏天享受阳光作文
    爱阳光作文
    迎接第一抹阳光作文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10-2013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