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演讲致辞 >> 开业开幕 >> 正文
冬季党员干部学习培训会议讲话

在冬季党员干部学习培训会议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们*镇现有*村、*个基层党支部、*名党员。近年来,我镇切实把一年一度的冬训,作为农村党员干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向导,作为寻找差距,争先进位的思想教育重要载体。坚持统筹兼顾,科学安排,并着重在以下三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紧扣主题,联系实际,突出重点。

  今年冬训,我镇根据市委统一部署,结合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实际,重点围绕以下主题开展教育。

  一是紧扣时代主题进行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精神,是时代的主题,是今后一段时期党员干部学习贯彻的重点内容。冬训中,我镇原原本本学习了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针对《决定》提出的“五个统筹”要求,我镇从做大做强*中心镇,缩小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城市化进程,有针对性地开展说教,让党员干部看到城市化、现代化新*的美好前景。

  二是开展“三个文明建设”的成就教育。在冬训中,我镇注重新*三个文明建设的优势、成就和发展思路、目标进行讲解。同时,结合明年工作进行激励性动员。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五个转型”发展要求,我镇确立了建“*”、创“*”的新战略和新思路。明年经济目标定位在: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工业开票销售收入*亿元;利税总额突破*亿元,分别同比增长*%、*%和*%。通过这一发展新思路和新目标的说教,进一步增强了干部群众团结一致,同心共建现代化新*的信心。

  三是开展争先进位的主题教育。为了激励士气,展示新*党员干部勇于拼搏、敢为人先的豪情壮志。在冬训中,我镇把争先进位教育作为专题,镇党委出台了《2008年*镇群众性争先创优活动意见》,进一步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同时在基层组织中喊响了“学习李元龙,学习身边人”的口号。我镇还着重筛选和宣传了一批基层组织的先进典型人事,用现实的事例、身边活生生的典型说教,亲切生动。

  二、创新形式,活跃气氛,提高质量。

  无论冬训的内容与形式,只有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才富有生命力,才能使农村党员干部在一年一度的集中学习培训中有所收获、有种归属感。我镇在冬训中,坚持“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讲创新、求实效。

  一是从偏重成绩、经验说教,向寻找差距、争先进位转变。在冬训中,我镇既向大家讲明取得的成绩和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也谈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挑战;从而使大家看到成绩,找到差距,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和思路,达到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追有信心的目的。
  二是从偏重集中培训,向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转变。针对党员人员多、分布散的特点,我镇适度减少集中学习天数,增加分散学习的时间,但确保学习班培训的“含金量”不变。镇机关统一组织骨干集体培训,两个街道分别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培训。在相对集中的基础上,各村、企业事业单位以支部为重点分组学习、讨论。

  三是从偏重室内理论说教,向现场性的形象教育转变。工业经济发展的场景是激发人们进取向上的活教材。在集中培训的同时,我镇重视组织党员干部到*、重点骨干企业、农业产调基地进行现场观摩。为使冬训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生动活泼,镇宣传文明办和团委妇联,还组织*镇阳光业余青年艺术团,进行巡回演出,活跃了冬训气氛,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四是从单纯学习培训,向解决实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七届二次职代会暨会议总结讲话
       第二届职工篮球赛闭幕式讲话
       征兵动员电视讲话
       民兵重点应急营集训检阅式讲话
       地区第十二届阿肯弹唱会讲话
       企业职代会开幕词
       单位成立五十周年大会讲话
       控股有限公司成立大会讲话
       会议总结讲话
       庆祝第六届记者节会议讲话
     
    读局外人的个人领悟
    县质监局干部作风建设教育活动查…
    县长思想教育发展讲话
    水底隧道管理条例
    200年创先争优读书心得体会
    六十八年后遐思纪
    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会议暨最新行…
    对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国税系统作风纪律整顿动员会讲话
    提案办理总结表彰及提案交办讲话
    党员志愿者服务安排意见
    做好党员培训工作安排意见
    党员培训工作情况报告
    党员教育整改工作总结
    关爱党员干部管理工作意见
    关爱党员干部工作指导意见
    在党员干部工作会讲话
    冬季蔬菜质量安监工作方案
    党员沟通及服务群众的安排意
    年终民主评价党员工作意见
    开业开幕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