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演讲致辞 >> 发言稿 >> 正文
农村加强教育经费管理发言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是公共财政义不容辞的责任 、深刻领会改革精神,全面理解和把握新机制的内涵、把深化保障机制改革,作为财政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落实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中央、地方(含省市县部分)分担比例、测算办法、实施时间、协调配合到位、资金保障到位、经费管理到位、监督检查到位等,具体材料请详见下文:
同志们:
  积极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着力支持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今天市政府专门召开这个会议,几位领导作了重要讲话,精神很重要,各区县(市)财政部门一定要认真领会,很抓落实。下面我就财政部门如何做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作个发言:
  一、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是公共财政义不容辞的责任
  农村义务教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主要工作,具有着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是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必然要求;是使广大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举措。农村义务教育作为公共产品,将其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让每一个农村孩子都能享受平等的教育权利和教育机会,是我们财政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公共财政的重要奋斗目标。

  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公共财政体制的不断完善,财政部门认真落实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为加快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财政投入持续增长,已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来源的主渠道。20*年,全市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达到12.22 亿元,比农村税费改革前的*年增加8.*亿元,年均递增19.66 %;占当年教育总投入的比重达到71.42 %,比*年提高22.67个百分点。二是采取超常措施,解决了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制定了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采取县级统一发放,优先教师等措施,基本保证了农村中小学教师国家规定的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积极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及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改善了部分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通过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对贫困家庭学生实行免杂费、免教科书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较好地保证了贫困家庭学生能够接受义务教育。三是规范收费和资金管理,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与有关部门一道,在全市推行了义务教育阶段“一费制”收费办法,明确杂费收入必须全部用于公用经费开支;建立了各项义务教育经费管理办法,提高了经费管理和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但是,目前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方面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全市来看主要是:财政投入总量不足,教师津补贴发放部分区、县(市)财政没有纳入预算安排,没有完全到位,学校公用经费安排不足,保障范围偏窄;资源配置不合理,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办学水平差距过大;部分学生还在危房中上课。

  今天,政府专门召开这个工作会议,充分表明了对农村义务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问题的坚定决心。财政部门一定要按照会议的要求和部署,深刻认识改革的重大意义,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扎扎实实地把这项改革落实到位。

  二、深刻领会改革精神,全面理解和把握新机制的内涵

  “明确各级责任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党员培训教育会议发言
       单位岗位管理会议发言
       党委书记民主管理会议发言
       民政局互助资金管理发言
       企业加快创新管理领导发言
       银行网点安全管理会议发言
       检察长政法教育会议发言
       副书记劳动就业发言
       区委干部开展理论学习发言
       县委书记服务管理会议发言
     
    体检科总结
    环保局发展地质环境保护计划
    庆八一男女声朗诵永生和平鸽
    市城乡规划部门上年总结
    幼儿园小班年度计划
    洗浴中心员工礼仪培训计划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实现速…
    监狱劳教警察岗位练兵活动动员大…
    旅游宣传促销方案
    油矿机关建设学习型机关方案
    加强农产品监管工作意见
    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
    农村社保试点实施工作方案
    农村饮水水资源保护管理办法
    农村低保政策实施工作意见
    农村党组织三联三促实施工作
    加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工作安
    做好农村统计工作安排意见
    加强春季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意
    农村开展美化乡村活动实施意
    发言稿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