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学习心得 >> 正文
中学校长创新学习心得

一所学校的发展抓手很多,不同的时段,不同的校长有不同的突破口,年8月,我调任中学校长一职。在这样一所平稳发展的完中任职,作为后任突破点如何选择,还是颇费心思的。我想到的是文化,想到的是倚靠专家的引领。

这就是我请那么多专家学者来中学的一个初衷

中学在几十年的发展进程中,在办学目标、办学特色和办学效益等方面,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学校由于位置偏僻且处农村,在周边四星级学校激烈的教育竞争中,在政府区域规划调整的压力下,面临巨大的发展压力。

如何面对现实,寻求新的发展,成为我走进中学伊始主要思考的内容。席勒说过:“走出空间危机的唯一办法是重新建立一个新空间。”对学校发展而言非常适用。从校长的角度来讲,我认为管理有三重境界,一重境界是人治,靠权威管理;二重境界是科学管理,靠制度;三重境界是文化管理,靠熏陶。

我就思考着把学校管理的着力点放到了“文化”二字上,通过先进理念,通过行为传递,改变师生员工的观念,改变师生员工言行网止,建设一种新的学校行为规范、人际关系、公共关系等学校文化,并在这种文化重建中树立学校品牌、赢得社会声誉、获得学校发展。

我提出了“学校行为文化建设”的理念,策略是用先进的理念指导领导的行为,用领导的行为改变教师的理念,让教师的理念改变自己的行为,用教师的行为改变学生的理念,让学生的理念改变自己的行为。

在这里,寻找先进的理念,进而给中学的行为文化确定基调,引导师生员工言行举止转变与臻善,已是整个文化建设的关键。这就是我请那么多专家学者来中学的一个初衷。

学校发展理念有了指针,文化重建找到了旗帜

谈到学校邀请的专家,就不能不提及一个人,那就是“生命化教育”的倡导者与践行者张先生。

正是他的四次到来,正是他和我们的管理者、师生、家长对话交流,正是他与我们探讨文化发展学校的策略和战略、生命化课堂建设的思路、家校协作的途径等方面的内容,学校由此发展理念有了指针,文化重建找到了旗帜,那就是“生命化教育”理念。

学校将张先生所有的讲座、对话整理并学习,提出用生命化教育理念统领行为文化建设。学校并且开始重新审视原有的教育理念,确立了新的校训,调整了办学理念、育人理念、学校定位。从理念入手,对学校发展进行价值取向。

实实在在的转变教师的观念

专家、学者、特级教师,那种感染力、号召力,不是校长的行政命令就能达到的。每一次讲座,都会在教师中获得一份共鸣、引发一场讨论。每一次讲座,都会给予教师观念的撞击、思想的洗礼。

其中,教师观念最大的变化就是对应试文化抛弃,对师生生命成长的回归。比如管教学的蔡华军校长在培养学校青年教师方面,更多的是在思考如何进一步拓展他们的学术视野、增加他们的生命厚度。

管后勤的葛坚副校长聆听了张先生的报告,提出后勤管理,更需要我们“生命在场”,提倡生命化的服务。朱主任内心感悟到教育是“栽培”,而不是“选择”。丁老师更认为教育是一种气度。曹老师受到了丛晓、葛老师讲座的启发,对于学生违纪问题,不再是严苛的惩罚,实行的是通过开展“我承诺,我践行”活动,实现学生内在的转变。

专家学者来中学,实实在在的转变教师的观念,“生命化教育”观念逐步成为教职员工的共识与行动。

专家引领春雨润物般改变了教师的行走方式

有些时候,号召和硬性规定会引起师生的反感的,失去效果。专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党员党课学习心得
       农村基层人员学习心得
       幼稚园三生教育学习心得
       干部学习心得
       机关干部全会学习心得
       党校培训班学习心得
       检察院检察长学习心得
       工商局地方经济学习心得
       水务局人员学习心得
       公安机关人员学习心得
     
    国庆节晚会监察局廉政小品
    党务暨作风建设动员大会讲话
    市院法警支队领导职位竞争上岗动…
    地税员工演讲你是谁为了谁
    领导讲话3·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
    全州社区消防建设暨农村消防经验…
    书记党课讲稿
    公路收费职员年度小结
    人事局人才选拔和管理制度
    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动员大会讲…
    提高中学教育质量工作意见
    中小学校舍收费优惠实施意见
    加强春季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意
    中学生辅导教学站规划建设意
    学校安全督查情况报告
    中学学籍管理实施工作意见
    提高学校安全管理水平工作意
    学校周边安全预防工作方案
    总理和中学师生的交会流
    学校安全单位总结
    学习心得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