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三个代表 >> 正文
西方学者对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解读

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而市场是与之相对立的,因而市场不能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西方学者提出了相反的意见,他们认为,社会主义的目的不在于实现公有制和计划经济,而在于实现公正、民主、自由等一系列价值目标。从这种意义上讲,公有制和计划经济至多只能被视为实现社会主义目的的可供选择的手段。这一观点的提出,对于西方学者论证市场可以同社会主义“联姻”是至关重要的。这样一来,市场与计划的对立就不再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对立,而只是实现社会主义目的的一种手段与另一种手段的对立。这就消除了市场不能与社会主义相结合的障碍。
   
    (二)市场中性论。传统观点认为,市场总是同资本主义相伴随,因而不能同社会主义“联姻”。西方学者为了反驳这一论点,进而提出了“市场中性论”。英国的学者戴维•米勒提出,资本主义虽然依赖市场,但资本主义的特征却是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和雇佣劳动,而不是市场经济。这意味着,资本主义与市场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它可以为资本主义服务,也可为社会主义服务。索尔•埃斯特林和尤里安•勒•格兰德进而认为,市场不是与资本主义相连的,而是与工业制度相连的。无论是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还是混合型制度,只要是工业制度就必定会运用市场。换句话说,市场只是一种能产生竞争的经济机制,既可存在于资本主义中,也可存在于社会主义中,本身是中性的,并不具有社会制度的属性。这就进一步论证了市场可以与社会主义“联姻”。
   
    (三)市场优越论。提倡市场与社会主义“联姻”的根本原因,西方学者认为在于市场优于计划。他们认为,在一个提供极为繁浩的商品和服务的工业化社会,如果采用全面取代市场的计划经济,那计划部门就必须为各个企业配置劳动力,规定产品的种类和数量,并为企业提供商品和服务定价以使供求相符。实践经验表明,计划经济在实际中是极难解决这些问题的。而市场既是一种信息体系,又是一种激励制度,价格机制向商品供应者发出信号,向他们表明消费者对不同商品的需求是什么,同时价格机制又给予商品供应者以某种激励,促使他们转向生产供不应求的商品。在他们看来,市场除了在效率方面优于计划以外,还促进了自由和民主的发展。
   
    西方学者在普遍肯定市场对促进社会生产发展具有激励功能的同时,对市场所利用和激发起来的卑微动机持道德上的批判态度,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甚至瓦解了社会主义体制下的集体主义精神。英国牛津大学的大卫•米勒指出,市场机制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中间同时培育了自私的动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被物欲与金钱腐蚀了。美国哈佛大学的约翰•罗莫认为,市场的压力鼓励了人性中自私和竞争的一面,而不是奉献和相互合作的一面。针对市场机制的这种负面效应,英国麦克莱伦教授讲过一段值得人们深思的话,他指出,“资本主义社会,更概括地来说市场经济,从人们的生活意义上来看,它不能够使人们在精神上得到满足;从人们的价值观上来看,它不能带来良好的道德风尚。但是,从经济体制上来说,在目前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它确实在继续提高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只要这种状况继续延续下去,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就不会作为一种替代品被人们所接受。只有资本主义社会不再能够继续发展它的生产力了,人们才会去寻找另外的出路。”有的西方学者已在论证,能否既保留市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新…
       深化对执政理论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
       党执政方式的深刻转变
       民主机制下的威权政治
       对党的指导思想要做到四真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新发展理论…
       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
       建设政治文明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地…
     
    我市工业企业调研并与企业家座谈…
    读羊脂球的心得感悟
    组织干部培训教育讲话
    二年级家长会发言稿
    体育局体育总结及主要体育安排
    认真贯彻中央9号文件精神 不断提…
    文体局综治服务报告
    农业技术部普及中心任务半年总结
    政府招商引资讲话
    工商所长竞聘报告
    看西方政治思想史的领悟
    地方学校重阳节亲情感恩活动
    浅谈地方学校儿童节活动规划
    地方学校管理制度明细范本
    喧嚣世纪启明星——西方马克
    西方远程高等教学考察报告
    社会学学者阐述处理社会矛盾
    西方报纸网站运营调研报告
    文学者纪念祖国60华诞优秀征
    三个代表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