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意见 >> 建设意见 >> 正文
党委年度换届工作方案

(一)第十二届委委员和候补委员总名额拟定为40名(与第十一届持平)。市委委员拟设33名,提名候选人37名;候补委员拟设7名,提名候选人8名(含落选的委员候选人4名)。市纪委委员拟设23名,提名候选人26名。

市委委员、候补委员候选人预备人选的产生原则是,除市委常委人选外,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中的党员领导干部和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均定为人选。其他人选主要从乡镇党委书记和市委工作部门、市政府工作部门、群团机关的主要负责人中产生。外驻企业和垂直双管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可以有个别人选。少数民族和妇女要有一定比例。市纪委委员候选人预备人选的产生原则是,除市纪委常委人选外,主要在乡镇纪委书记和执纪执法部门的负责人中产生。其中少数民族和妇女也要有一定比例。

(二)我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名额拟定为25名。其中:除正副主任5名外,配专职委员13名,兼职委员7名。在提名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选中,既要有实践经验丰富、具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和较强民主法制观念的领导干部,也要有熟悉经济、法律、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还要安排一定数量的非中共党员和妇女干部。同时,在年龄上要形成梯次结构,要有一定数量能连任满两届的年富力强的委员。

(三)市政协第九届委员会常委的名额拟定为29名。其中:正副主席5名,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所占的的比例不少于65%。

四、新一届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纪委领导班子职数、任职和提名年龄及任期规定等要求

按照“明确方向、合理设置、统一规范、保持稳定”的要求,在班子职数、任职和提名年龄及任期规定等方面进行明确,巩固完善领导班子配备改革成果。

(一)领导班子职数。

1.市委领导班子职数。我市第十二届市委设常委10名,提名候选人11名;书记1名,副书记2名,其中1名兼任市政府市长,1名专职副书记兼任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由市委常委兼任。

2.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职数。我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设主任1名,副主任4名。其中,1名副主任兼任总工会主席。

3.市政府领导班子职数。市人民政府设市长1名,副市长6名。其中,1名副市长由市委常委兼任。

4.市政协领导班子职数。政协第九届委员会设主席1名,副主席4名。其中,1名政协副主席兼任市委统战部长,同时任政协党组副书记。

5.市纪委领导班子职数。市纪委设常委7名,提名候选人8名;设书记1名,副书记2名。

(二)任职年龄界限、提名界限和职务任期。

年龄的确定,以本人在年月日的实足年龄为依据。

1.任职年龄界限。市委、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纪委领导班子成员和法院院长、检察院院长的任职年龄界限为60岁。

2.提名年龄界限。市新一届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及纪委副书记,原则上要能干满一届。

我市新一届人大常委会、政协领导班子成员,继续提名或从市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及法检“两长”交流到人大常委会、政协领导班子的应不满57岁。新提拔的原则上要能干满一届。

3.职务任期。市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按照中央关于《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暂行规定》执行。

(三)有关配备要求。

市党委、政府领导班子中要各配备1名女干部,交叉任职的不重复计算。市政府市长由黎族干部担任,政府班子要配备1名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创新规划建设…
       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年度计划
       学前教育创新和发展年计划
       检察部门年度工作计划
       市委党建设领导组工作要点
       农村基层检查组工作要点
       常委会年终工作要点
       城市亮化实施活动方案
       城镇市民养老保险活动方案
       城市节能宣传活动方案
     
    捐赠仪式讲话
    推进城乡党建一体发展意见
    大学教师学习吴大观先进事迹心得…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开创水利…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国税局机…
    党委代表选举工作汇报
    六一儿童节活动方案3
    大学生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县长农村劳动力转移会议讲话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月动员报…
    搞好年度重点工作计划
    乡镇年度工作计划报告
    镇党委依法行政五年规划总结
    林业局年度工作报告
    镇党委依法行政规划调研报告
    农合医疗年度工作要点
    交通系统年度工作要点
    审计局谋划年度审计工作计划
    价格系统年度工作计划
    党委加快跨越发展工作意见
    建设意见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