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意见 >> 信访工作意见 >> 正文
信访局发展信访双教育意见

各管区、村居,镇直各部门:

  为认真学习宣传国家《信访条例》,贯彻落实全市信访工作暨“双教育、双规范”活动会议精神,进一步规范信访工作程序,切实维护信访群众合法权益与社会和谐稳定,促进信访工作的法制化建设,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在全镇深入开展以“教育干部依法行政,规范干部信访工作行为;教育群众遵纪守法,规范群众信访行为”为主题的“双教育、双规范”活动,现制定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建设“平安*”、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以疏通信访渠道、规范信访秩序为目的,以贯彻实施国务院《信访条例》为重点,深入开展信访法规宣传教育活动,双向规范信访群众和受理机关的行为,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自觉依法行政,教育、引导信访群众遵守信访程序,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合法权益,实现信访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为加快*发展营造长期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目的要求

  1、让广大群众知道信访渠道、程序、受理机关、应遵守的法律法规等,特别是要让上访群众知道有理也不能违法上访,无理更也不能违法闹访,缠访闹访造成影响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2、让各级各部门负责人熟悉掌握《信访条例》和上级有关指示精神,明确信访工作基本原则、信访事项的受理机关、办理和督办程序,承担的责任等;让机关工作人员和基层干部清楚接处访程序、方式、期限、责任等,确保依法、文明、有序接访。

  3、让各级各有关部门对照信访法律法规,进上步加强和规范信访工作,积极开展信访宣传教育活动,共同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4、让各级领导干部在下基层调研、接待群众来访时,抓好信访法规宣传教育,让有关部门举办各类干部培训班增设信访工作方面的内容,镇里召开重要会议、举行重大活动都要对信访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三、方法步骤

  “双教育”活动要抓好宣传、教育、培训三个环节,采取多层次、多渠道立体式的宣传方式,坚持下面宣传注重宣传效果。把握好正确舆论导向,确保达到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群众依法有序信访的良好效果。活动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1、6月份为集中宣传阶段。把6月份作为《条例》宣传月,各村各有关部门要以国务院《信访条例》、《*信访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为重点,集中一个月的时间,采取播放录音、张贴宣传画、宣传标语、发放明白纸、宣传栏,统一组织宣传车等多种形式,在全镇范围内进行宣传。把信访案件多发的部位和有上访苗头、倾向的群众信访老户作为宣传教育重点,做到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6月中旬拿出一周的时间在公共场所和主要街道进行集中宣传活动,真正达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

  2、7月1日到20日为培训提高阶段。通过脱产学习、集中授课、观看专题片、案例分析、座谈讨论、经验交流等形式,组织全镇机关干部特别是信访工作一线人员、各村各单位负责人、全体党员等进行培训,达到掌握和运用有关法律法规、明确信访工作程序的效果。

  3、7月下旬为检查验收阶段。组织专人进行统一检查,并将情况通报全镇,记入年度考核。

  “双规范”活动要抓好规范干部行政行为、规范群众信访行为两个环节。

  在规范干部行政行为方面,一是实行信访工作问责制。建立健全科学决策、依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信访局执政为民发展意见
       教体局改进信访管理意见
       市级机关信访目标管理实施意见
       贯彻落实市基层信访会议精神意见
       省运管局对出租车司机上访事件答…
       信访要点
       信访思路
       防群体上访事件预案
       解决农村信访问题建议
       切实信访稳定安排意见
     
    农村卫生服务部署讲话
    物流顶岗个人见习小结
    镇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
    建设局加强建筑业服务总结讲话
    秘书行为八不准
    读责任胜于能力的领悟
    宣文处半年总结
    企业内部治理督查制度
    学校会议管理制度
    元旦祝福
    做好安全生产及信访维稳工作
    气象局发展工作要点
    开展信访工作指导意见
    做好信访考察报告
    市党委召开信访大会讲话
    煤矿信访信息员责任状
    科技局发展党建教育交流材料
    民政局发展理论党建交流材料
    劳保局发展精神文明交流材料
    工商局发展市场监测交流材料
    信访工作意见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