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意见 >> 培训指导意见 >> 正文
乡镇党员培养教育意见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措施;工作要求这几个方面进行讲述。其中,工作目标包括稳步发展、保证质量、突出重点、优化结构;工作措施中包括抓源头,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抓重点,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抓制度,确保新党员发展质量;坚持入党积极分子“群众推优”制度;坚持发展党员培训培养制度;坚持发展党员“公示”制度;建立发展党员“票决”制度;建立发展党员“责任追究制”;严格私营企业主入党有关程序等,具体材料请详见下文:
镇直属各党组织:

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和省、市、区委有关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现就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不断增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要求,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严格执行各项工作制度,探索创新发展党员工作的新机制,不断把各阶层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增强党员队伍的生机和活力,增强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为“创品质之镇、建和谐*”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工作目标

按照中央及省、市、区委的要求,我镇发展党员工作的总体目标是“稳步发展、保证质量、突出重点、优化结构”。具体做到:

1、稳步发展。每年新发展党员数量以前5年发展党员的平均值为基数,上下浮动不超过5%,平均每年发展党员40名左右。入党积极分子与当年新发展党员数按比例达3:1以上。

2、保证质量。要严格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的要求,坚持标准,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完善发展党员“群众推优”、“公示”制度,建立实施发展党员“票决”和发展党员“责任追究制”。

3、突出重点。进一步做好在生产、工作第一线发展党员工作,注重在青年骨干、致富能手中培养党员。加强在新的社会经济组织发展党员工作,非公企业每年发展党员数要占新发展党员总数的40%左右。

4、优化结构。不断提高新党员中青年党员的比例,发展35岁以下新党员的数量占发展党员总数的70%左右;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适度提高女性的比例,每年发展女党员占新发展党员总数的35%左右;继续改善党员队伍文化结构,每年新发展党员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党员要占50%左右。

三、工作措施

(一)抓源头,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数量充足、质量较高、结构合理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是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基础。

1、充实和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各基层党组织要不断充实和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要把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与培养各类人才和后备干部结合起来,引导有进步愿望的优秀分子向党组织靠拢,加强跟踪培养,把符合条件的入党申请人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要通过民主推优、群团推优、公开选优等方式,不断拓宽视野、畅通渠道,充实和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

2、着力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的整体素质。各基层党组织要及时对申请入党人员进行谈话,组织他们听党课,参加党的有关活动,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对列为入党积极分子的要确定培养联系人,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教育计划,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实践锻炼,鼓励他们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组织他们参加镇党委举办的短期集中培训和党的知识测试。

3、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动态管理。各基层党组织要为入党积极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药监管理系统培训的指导意见
       农民工培训创优的指导意见
       浅谈重工业单位安全培训的指导意…
       企业管理阶层培训指导意见
       加强招商引资上项目的意见
       市招商引资考核意见 
       招商引资安排意见
       投资环境做好招商引资意见
       加强招商引资意见
       招商引资意见
     
    县基本卫生服务工作方案
    认真做好农业和农村扎实推进社会…
    市政府报告[精]
    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元宵节灯谜9
    和谐演讲奏响和谐乐章
    市政府办公室搞好政务公开意见
    我与中学示范校建设征文演讲稿
    入党思想汇报大学生版
    支教半年总结
    为党员建立精神食粮工作方案
    加强流动党员管控实施意见
    乡镇实施十大工程工作意见
    加强企业党员建设意见
    乡镇年度工作计划报告
    当好乡镇换届三员工作意见
    乡镇创先争优工作方案
    党员志愿者服务安排意见
    做好乡镇劳务工作安排意见
    镇党委依法行政五年规划总结
    培训指导意见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