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意见 >> 学校工作意见 >> 正文
全面建立预防中小学生违法犯罪行为和不良心理隐患预警机制实施意见

化,增强机制运行的有序性和实效性。

四、工作实施

(一)明确预警机制的内涵和实施对象

1.北仑区中小学生违法犯罪行为和不良心理隐患预警机制:指的是以学校为主,对中小学生中的不良行为,尤其是违法犯罪行为提前进行“有效的、阻断性的干预”,及时将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动机和不良心理消除在萌芽状态,进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和因不良心理隐患造成重大伤害事故的发生,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

2.预警机制实施对象:以学生中突发性、损他性的严重不良行为作为预警重点,特别关注、关心存在思想困惑、心理障碍、行为不良等现象的学生以及单亲家庭学生、离异家庭学生、贫困家庭学生、留守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学生、职校学生和其他“问题家庭”学生。

(二)建立组织领导机构,明确各自职责

1.区级工作领导小组:在局党委领导下,由教育局办公室、教育业务科、人事科、教科所、教研室等部门共同组成北仑区中小学生违法犯罪行为和不良心理隐患预警机制工作领导小组。其职责是:明确预警机制运行的领导职责,强化学校预警机制运行的主体地位,建立明确的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定期通报和分析情况。领导小组下设预警机制工作办公室(区教育局教育业务科),其职责一是具体负责预警机制的推广与落实;二是建立全区有严重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苗头明显的“问题”学生总预警信息库,并对其进行动态监控和联系相关专家进行帮教;三是加强对各校心理辅导教师的培养。

2.校级工作组:学校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同学、教师是学生接触最多的人群,因此,建立预防学生违法犯罪行为和不良心理隐患预警机制,应以学校为主体,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制定相应的预警制度。各校要在今年8月底前建立以校长任组长,主管副校长、法制副校长为副组长,政教、团队、安全、教务、教科研、总务等各部门相关人员以及校内执有心理辅导上岗资格证书的教师和班主任为成员的学校学生违法犯罪行为和不良心理隐患预警工作组。具体职责一是要在校内对“特殊学生”进行信息收集,并进行汇总、分析与归类,建立重点预警对象数据库,安排和落实人员进行帮教并详细记录相关过程;二是要建立校内各部门间以及社会、家庭畅通的联系渠道和明确的联系方式,加强经常性的联系与沟通,确保预警机制高效、有序运行;三是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和服务网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培养,加强心理健康宣传工作、心理辅导室的建设和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开展,逐步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和学校心理辅导转介机制,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科学运转预警机制

整个预警机制的运转由预防、预警、应急三个系统组成。

1.建立预防系统,预防事件发生。预防系统由教育预防和管理预防两大部分组成,工作重点是强化教育和管理,构筑基础防线,预防事件发生。

(1)教育预防。教育预防是预警机制的基础,重点应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要切实落实德育在学校各项教育工作中的首要地位。各校要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强化以班主任为主体,以政教干部、团队干部、心理辅导教师、学生导师以及学科教师为骨干的全员育人队伍。要明确岗位育人责任,对管理薄弱、问题较多的班级,校领导和中层干部要实行蹲点帮扶;对问题较多的学生,要确定导师进行跟踪帮教;对有严重违法犯罪倾向和异常行为的学生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意见
       初中毕业生体育升学考试意见
       优化初中教育若干意见
       学校学期结束和寒假活动安排
       初中毕业生体育升学考试补充意见
       学校大宗物品自行采购管理实施意…
       中学党支部二oo五年要点
       中学精神文明建设要点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中学规划
     
    教师授课工作汇报
    宣传部长党报党刊发行会议讲话
    台办副主任科学发展观个人分析检…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报告
    学校工会个人计划
    县领导在食品安全宣传会讲话
    干部专车驾驶员竞聘演讲
    财政局经济管理计划
    迎国庆60周年个人感言
    档案局档案利用状况调研
    为党员建立精神食粮工作方案
    村民健康档案建立工作报告
    全面夯实耕地保护工作意见
    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工作意见
    建立国家级绿色农业示范区申
    社团党支部建立讲话稿
    全面开展创优工作方案
    和高校签署全面合作协议
    全面促进个体经济发展
    建立健全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
    学校工作意见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