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意见 >> 实施工作意见 >> 正文
争创省级园林城区实施意见

种、花卉,适当采用园艺造景手法,建设南北滨河公园、水上公园、洛河风情线、二郎山生态公园、东城区绿地公园等绿色生态网,做到点上绿色成景、线上绿色成荫、面上绿色成林”营造“春有绿、夏有荫、秋有花、冬有青”绿化景观,全方位构建省级园林县城。

1扩大道路绿化覆盖率。

对城区东、西大街、南北滨河路、新徐路、环城东西路、文化路、车站路、南北巷等道路内枯死、缺损的行道树按照原品种、标准进行补栽、修复。

2增加公共绿地的面积。

突出以植物造景为主、以绿为主、乔灌草结合的绿化理念。绿化建设过程中,全面完成二郎山生态公园建设任务。使绿化植物群落错落有致。把建筑小品与当地的历史文化相融合,赋予绿地建设人性化的内容,丰富城市绿化的韵味和品味。

3持续开展面山绿化、防护林绿化。

持续开展南北面山绿化、防护林绿化工程。真正形成南北绿色屏障。以每年“植树节”为依托。广泛发动。

4搞好河道整治。

围绕洛河风情线建设。清除积存垃圾。抓好城区河道的环境整治。

5加强公共绿地和道路绿化的管护。

对县城已建成的各公园、广场进行修葺完善。严肃查处非法侵占绿地、乱砍滥伐、破坏园林绿化设施的事件。补植枯死、缺损的树木和草坪。健全绿化管理法规和制度。

三)全民动员。营造城市绿色空间。广泛参与。

实施每年新增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平方米、每年新增其它绿地20万平方米以上的绿色行动计划”保持县城各项园林绿化指标的逐年增长。

1创建园林单位。

督促城区临街、沿路单位拆除围墙和破旧房屋。增大城市绿视空间。由各沿路、临街单位对院落内房前屋后的闲置空地进行绿化美化,1实施拆墙透绿工程。通过拆墙透绿、植树增绿、拓荒建绿、见缝插绿、破硬还绿等途径。修建铁艺栅栏。增强绿视效果。

组织街道办事处重点抓好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和住宅小区的绿化建设。其中先进单位占到20%以上。2抓好园林单位创建工作。由县绿化委员会牵头。创建一批市级“园林单位”园林式单位达到70%以上。

2提升居住小区绿化品位。

居住小区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要明确责任、落实资金、采取有力措施、保持绿化设施完好。小区内一切可用于绿化的用地均要绿化。花园式居住小区达到50%以上。并积极发展垂直绿化。积极组织创建花园式居住小区。

3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

广泛动员。深入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以“植树节”为依托。全民参与。全方位拓展县城绿色空间。

4积极开展绿地认养活动。

营造全社会爱绿、护绿、建绿的良好氛围。积极开展绿地认养活动。构建立体型、复合型的绿色空间。广泛发动群众。推广县城垂直绿化、屋顶绿化、阳台和室内摆花养草。

5促进苗圃建设。

大力发展绿化苗圃和绿化基地建设。县城各项绿化美化工程所用花木自给率达到80%以上。提高生产绿地和绿化苗木自给率。年全县生产绿地总面积占到建成区面积的2%以上。

四)加强文物景观保护。提升绿化品味。

1保护文物古迹、著名景观。

进一步加强对3a 级国家森林公园云崖寺、紫荆山公园和陈家洞、朝那湫等历史建筑和文物古迹的保护修缮和利用。尽可能保留原有历史文化古迹的历史信息,遵从“重在保护、合理开发”方针。落实保护的具体措施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城镇规划建设实施工作意见
       廉租住房租售补贴实施意见
       加强流动党员管控实施意见
       乡镇实施十大工程工作意见
       加快循环经济实施意见
       旧城改造管理实施意见
       非煤矿山安全整治实施意见
       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实施意见
       医疗系统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意见
       村卫生室设施管理工作意见
     
    保持党先进性读张立昌同志党建设…
    平安附加万寿两全保险利差返还型…
    计量认证领导检查欢迎词
    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年活动努力开创…
    政府办公室主任任职发言
    监狱思想道德工作年终总结
    农经站半年总结
    学生代表在培训班结业上庆典致辞
    党员干部对建国60周年大阅兵感想
    质监局行政科述职述廉报告
    争创农村公路示范县工作方案
    争创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责任
    立足本职争创一流努力提高统
    社区争创五好社区党委研究材
    争创省级文明村自检自查材料
    工程项目部省级五四红旗团支
    石油勘探公司工程项目部省级
    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知识竞赛试
    高点定位扎实全力争创全国一
    司法局争创满意单位经验交流
    实施工作意见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