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报告 >> 调研报告 >> 正文
房管干部公积金管理思考

  一、住房公积金存在问题
  1、思想不到位。在非公企业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方面,还存在一些思想障碍,主要表现为:一是非公企业老总法制观念淡薄,认为缴纳公积金是向企业收费,给企业增加额外开支和负担;二是非公企业员工认为目前收入不高,缴存公积金会减少他们收入,还不如以工资补贴形式直接发到手实惠,而且我县的企业一般本地民工较多,不少职工在农村已建住房,建不建上公积金抱无所谓态度。
  2、重视程度不够。虽然《条例》规定住房公积金制度是强制实行的制度,但尚未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没有形成政府层面的逐级考核机制,没有像抓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一样重视抓好公积金扩面工作。目前我县开展住房公积金扩面工作既没有政府的重视、也没有有关部门的配合,仅靠公积金管理部门这单一的力量是难以形成扩面工作的合力。
  3、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尽管我们做了一些政策宣传工作,但总体上对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宣传力度和深度还不够。一是向非公企业法人代表宣传少,造成很多企业老总不清楚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是国家法规的规定;二是向社会宣传的广度不够,有许多职工不清楚实行住房公积金是职工的合法权益,不清楚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优惠和好处。
  4、执法存在障碍。尽管国务院《条例》颁布已有8年多,但在全国范围内一直没有积极执法氛围,也没有统一的公积金行政执法程序。由于执法存在障碍,公积金执法力度要加大就成为一句空话,也导致很多人认为公积金制度可建可不建。

   二、我县住房公积金归集扩面工作的基本情况
 
 我县自*年实施住房公积金制度以来,在公积金管理人员的艰苦努力下,住房公积金工作从无到有,公积金归集规模也不断得到扩大,公积金建制人数、覆盖率也逐年增长和提高,受益面较以往也越来越广。截止到20*年3月,我县已有260个单位5917人缴存住房公积金,累计归集公积金总额  26833万元,累计归集余额19497万元。分析我县公积金归集扩面工作,具有以下特点:

  1、目前建立公积金制度的单位主要是国有单位即行政事业和国有企业。据统计我县国有单位有179个,其中已缴存 177个,占应缴的 99 %,未缴存的单位仅有过坝管理处和污水处理厂2个单位;从缴存人数来看,国有单位缴存人数已达5613人,占全县缴存公积金总人数的95%,国有单位没有缴存公积金的人员主要是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自聘的临时工人数。

  2、非公企业建立公积金制度的比例极低。据统计,全县有非公企业1000多个,从业人员有8000余人,已建立公积金制度的仅有48个,缴存人数也仅有304人,占应缴人数的3.8%。
 
 3、从缴存的金额来看,非公企业建立公积金制度职工缴存的金额也较低,非公企业月缴存额为9.3万元,占全县公积金月缴存额的1.8%,人均仅为306元 。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我县住房公积金工作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依然存在非公企业建制率不高、覆盖面不广的问题,因此我们今后的工作重点就是要做好非公企业的归集扩面工作。

   三、新形势下加强我县住房公积金扩面工作的对策和措施

  1、加强领导,注重配合。政府应高度重视住房公积金扩面工作,以确保职工享受住房公积金的合法权益。为此,建议政府成立由分管县长任组长,房改(公积金管理中心)、财政、工商、税务、劳动保障、总工会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乡村深化生态旅游建设思考
       财税局农业开发管理调研
       经贸局科学认识调研
       工业园区开展产业转型调研
       来料加工业科学规划发展调研
       酒店开展经营管理发展调研
       安监部门生产调研汇报
       安监落实科学发展观调研
       矿区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
       网络市场环境调研汇报
     
    广播系学生献礼国庆60周年征文
    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实施方案
    旅游节庆活动安全通知
    讲卫生的演讲稿
    艺术节开幕词
    税务系统思想政治研究
    副市长在粮棉收购会的发言
    电力安全家书征文
    要下功夫写好干部考察材料
    农民增收服务教育交流材料
    干部作风整顿整改工作方案
    干部工作信息公开管理办法
    党政领导干部工作责任管理办
    领导干部工作日外监督管理办
    干部工作情况公开管理办法
    农村党干部远程教育工作意见
    着力打造基层干部队伍工作意
    打造高执行力的干部队伍工作
    干部走访工作安排意见
    建设学习型党干部队伍安排意
    调研报告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