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报告 >> 辞职报告 >> 正文
政协干部加强项目建设管理总汇

创意、教育培训、医疗保健、体育健身、旅游休闲等产业发展,打造全省文化休闲中心;依托即将建设的铁路北货场,加快建设现代物流基地,打造区域现代物流中心。在空间布局上,加快华侨广场、东怡金融广场等城市综合体建设,启动工商银行地块、原供电局地块等长江中路商业地块开发,培育城隍庙、淮河路等一批特色街区,推动中央商贸区建设迈上新台阶;积极推动省农资公司、荣事达等商业地块尽快上市,加快推进置地汇丰广场、金鼎国际广场等在建项目,精心打造濉溪路商办新街区;支持华孚城隍庙商业广场发展壮大,加快明发商业广场建设进度,促进北二环市场带尽快形成。

    (三)注重内涵提升,挖掘发展潜力,做大工业经济规模

    完善工业区道路框架和雨污管网,同步高标准实施道路绿化,启动荣城花园北苑建设,加快经营性用地上市步伐,促进工业区三产服务业发展,推进配套中小学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增强工业区的承载力和吸引力。充分发挥区建设资金流量大的优势,做大工业区融资平台,提高融资能力,形成举债有度、用债有效、还债有信、监管有力的良性运转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盘活工业区存量土地资源。增强大杨项目基地功能,整合村居项目基地,提高土地投入产出率。

    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切实为电厂6#机组、六水厂等省市重点项目做好协调服务;全面落实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政策,大力支持天威合变、伟宏钢构等扩大规模,提高产能;继续实施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奖励政策,积极鼓励华林模具、星辰电缆等实施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切实加强项目合同管理,加快推进迎驾酒业、亚星玻璃等项目建设,确保在建企业如期建成投产;依法开展土地清理,增强企业履约意识,促进签约企业尽快开工建设;充分发挥小额贷款公司作用,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力争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15户,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20亿元。

    (四)加大建设力度,强化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

    继续按照“打通主动脉、健全微循环”的要求,做好阜阳北路、界首路等大建设项目的协调服务,实施固镇路、藕塘路等支路改造。抓住四里河、板桥河河道整治机遇,推进南淝河生态补水工程,打造生态廊道和滨水景观。启动梧桐嘉园、四泉花园等大建设复建点二期工程,完成劳动村复建点建设。加快电焊条厂、粮机厂等旧城改造,实施万大郢、姜万郢、郑湾等城中村改造,推进合肥铝厂、建材三厂等危旧房改造,开展龚大塘等老旧小区整治,启动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

    进一步完善网格化城市管理机制,对接治安防控电子监控系统,推进环城内城市管理数字化。加强背街小巷、各类市场和“五小行业”等市容创建难点的集中整治,积极推进市容保洁市场化,继续推进城区道路保洁机械化。加快实施临泉中路、北一环等道路景观整治,深入开展户外广告整治行动,不断提高道路绿化水平。

    坚持基础设施先行,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农村道路改造。加快绿色食品、花卉苗木、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基地建设,大力发展都市农业,拓宽农民致富渠道。总结推广小钱郢、陈龙新村等中心村建设经验,实施大杨镇万亩土地复垦整理,加快中心村建设步伐。巩固提高“清洁家园、绿化乡村”千村百日行动成果,建立村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电力公司财政部总结
       社保部门年底小结及来年计划
       镇政府信息开放年终小结
       市政府新农村建立小结
       有关推动农民增收小结
       工商部门年底小结
       有关卫生监管小结
       市档案部门年底总结
       市水利部门年底小结
       市供销社年底小结
     
    药监政务公开活动方案
    工会主席年度述职报告
    中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最新学年第二学期德育计划
    先进性教育活动暨机关作风建设大…
    初中语文结题报告
    庆五一迎五四弘扬五四精神共创和…
    学校安全检查整改制度
    乡镇卫生整治工作方案
    煤矿安检科科级干部竞职演讲
    争做四最干部实施意见
    建设集团干部作风整顿活动方
    干部作风整顿整改工作方案
    干部工作信息公开管理办法
    党政领导干部工作责任管理办
    领导干部工作日外监督管理办
    干部工作情况公开管理办法
    农村党干部远程教育工作意见
    着力打造基层干部队伍工作意
    打造高执行力的干部队伍工作
    辞职报告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