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公文处理 >> 活动方案 >> 正文
清明节安全管理方案

一、工作任务
认真贯彻落实中宣部等八部委《关于做好文明祭扫平安清明相关工作的通知》精神,围绕“文明祭扫、平安清明”的主题,建立“政府领导、民政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清明工作机制,推动清明节群众祭扫服务规范化、制度化,确保群众祭扫安全,大力倡导殡葬新风尚。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文明祭祀、平安清明”为目标,进一步加强群众祭祀活动的宣传引导,弘扬先进殡葬文化,树立文明祭祀新风,保护生态资源,保障群众祭奠安全,展示殡葬窗口单位良好形象,不断推动殡葬改革健康和谐发展。

三、工作步骤
(一)准备备阶段(3月26日-3月30日)
1、召开全市清明节殡葬改革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做好清明节有关工作的意见和措施,制定《*市2009年清明节工作实施方案》。      
2、市民政局对辖区内的殡仪馆、公墓(陵园)、骨灰集中存放地和重点祭祀场所开展专项督查,并与其签订“文明祭扫,平安清明”责任书。
3、设立市民政局清明工作办公室。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开发区应成立相应机构,并在3月30日前向市民政局上报清明节群众祭祀活动安排部署情况,及值班人员安排。
4、与市内主要新闻媒体沟通,做好清明节期间有关宣传报道工作,并按照《清明节宣传工作方案》的要求,协调有关媒体做好相关的宣传工作。
5、按照省厅、宁德民政局要求,设置清明节观察点,重点观察掌握群众祭祀活动方式、区域和时间分布、人员和车辆流动、社会公众和媒体关注度等情况,为今后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清明节工作积累经验。全市设6处重点观察点,分别是:殡仪馆、*亭陵园、麻坑里片区、*山公墓、*里公墓、*山公墓。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开发区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相应观察点,具体数量自定。
6、各殡葬单位要对职工进行安全防范教育,进行岗前培训和岗位演练,增强安全责任意识,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要检查、更换消防器材,畅通消防通道,对祭祀场所进行维修改造,改善祭祀环境。要开展安全巡检,检修消防设备,排查安全隐患。做好清明期间人员、车辆的疏导工作,严防踩踏事件的发生
(二)组织实施阶段(4月1日-4月10日)
1、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开发区和殡葬单位要高度重视,周密安排,精心组织,各级领导和全体工作人员要坚守岗位,明确责任,尽职尽责,全力以赴抓好清明节群众祭祀活动的各项工作。
2、殡葬管理所、公墓、殡仪馆等单位要通过宣传车、宣传手册、宣传栏、横幅标语等形式,广泛开展“文明祭奠,平安清明”宣传活动,引导群众安全、文明、和谐祭奠。
3、加强假日值班和信息报送工作,将好的做法、经验和典型事例及时上报民政局。
(三)总结报告阶段(4月11日-4月15日)
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开发区和殡葬单位对清明节开展祭祀活动的主要做法、经验、存在的问题以及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分析和总结,并于4月15日前将清明节工作情况报民政局。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开发区和殡葬单位要加强对群众祭祀活动相关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及时掌握本地群众祭祀活动相关工作开展情况,做好日常组织协调工作。
(二)做好安全保障。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开发区和殡葬单位要制定清明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善祭祀场所的安全保障设施,有序引导群众开展祭祀活动,殡仪馆、公墓、骨灰堂等群众集中的祭祀场所要加强的安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旅游局安全整治方案
       林业廉洁从政方案
       200年深化殡葬改革方案
       学校社团学雷锋活动策划
       高中教师课程培训方案
       解放思想活动实施思路
       卫生城市复审迎接方案
       服务业统计整治方案
       县城平安畅通方案
       出租房屋消防安全综治整改方案
     
    粮食局干部作风整顿实施意见
    国土局发展节约利用土地管理意见
    地税局整顿机关作风会议发言资料
    会计系班主任计划
    安全科干部竞聘演讲
    小学图书室年终总结
    我市统一筹划城乡发展调研报告
    秘书基本规律具体表现
    工商所八荣八耻学习心得
    乡镇老干部迎春座谈会讲话
    民政局开展清明节方案
    清明节文明祭扫方案
    200民政局开展清明节实施方案
    清明节学校扫墓方案
    清明新风拂面来
    做好元旦春节安全通知
    街道办事处安委会春节安全计
    学校清明节活动策划
    清明革命传统文化教育方案
    小学清明扫墓方案
    活动方案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