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作文大全 >> 写人作文 >> 正文
诸葛亮

战。此成语原指与众多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指与很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5、智激周瑜(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
   孔明曰:操本好色之徒,久闻江表乔公二女有沉鱼落雁之容,闭目羞花之貌。操曾发誓:“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恨矣。”今虽引百万之众虎视江南,其实为此二女也。将军何不以千金买此二女.差人送与曹操。操必班师矣。此范蠢献西施之计,何不速为之?周瑜听罢.勃然大怒,离座指此而骂曰:“老贼欺吾太甚!”
   6、用奇谋孔明借箭(草船借箭)(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
   周瑜刁难诸葛亮,令其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却立军令状三天完成。他前二天按兵不动,暗中叫鲁肃备大船二十,各船扎草人千个。第三天四更,江上大雾迷漫,诸葛亮率船到曹军水寨前擂鼓呐喊佯攻,曹军怕中计,下令弓箭手向江中射箭。这一妙计使诸葛亮不费吹灰之力就完成了任务。
   7、祭七星坛借东风(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
   周瑜为没有东南风而病倒在床上。诸葛亮给周瑜开了个“药方”,上面写着:“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说他能借来东风,他让周瑜为他搭起高九尺的七星坛,然后自己在坛上做法。几天之后,果然刮起了东南风。周瑜嫉妒,便派人去杀诸葛亮。然而诸葛亮早有预防,事先回夏口去了。
   8、孔明巧布八阵图(第八十四回陆逊营烧七百里孔明巧布八阵图)
   刘备兵败,陆逊追至夔关,遇此阵,土人言:“此处地名鱼腹浦。诸葛亮入川之时,驱兵到此,取石排成阵势于沙滩之上。自此常常有气如云,从内而起。”逊入阵不得出,后被孔明岳父黄承彦放出。
   八阵图“名八阵图。反复八门,按遁甲休、生、伤、杜、景、死、惊、开。每日每时,变化无端,可比十万精兵。”
   9、武侯弹琴退仲达(空城计)(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
   空城计:诸葛亮屯兵于阳平,把部队都派去攻打魏军了,只留少数老弱残兵在城中。忽然听到魏军大都督司马懿率15万大军来攻城,诸葛亮临危不惧,传令打开城门,还派人到城门口洒扫。诸葛亮自己却登上城楼,端坐弹琴,态度从容,琴声不乱。司马懿来到城前,见此情形,心生疑窦,爬城中有埋伏,因此不敢贸进,便下令退兵。
   性格:智勇双全沉着冷静知己知彼胆识过人
   10、挥泪斩马谡(第九十六回孔明挥泪斩马谡周鲂断发赚曹休)
   马谡自告奋勇驻守街亭,遇到了魏将张郃所率主力部队的抵抗。马谡违背了诸葛亮原先的部署,又不听从部将王平的建议,在众寡不敌的形势下,居然不下据城,而舍水上山,结果被张郃军队切断水道,杀得大败。街亭失守,使诸葛亮十分被动,一场十分有利的战局顿时变成败局。尽管诸葛亮十分爱惜马谡的才华,但是,为了严明军纪,他毅然按照军法处斩了马谡,还上疏朝廷,自请贬官三级,追究个人“不能训章明法”、用人不当的责任。
   性格:军纪严明,以身作则
   11、见木像魏都督丧胆(羽扇纶巾)(第104回陨大星汉丞相归天见木像魏都督丧胆)
   诸葛亮积劳成疾,临终与众将诀别,并安排了军国大事。他死后虽秘不发丧,但司马懿见蜀兵后退已知真相,故催军速追。突然五丈原上炮响旗飘,诸葛亮端坐四轮车出现,,他羽扇纶巾。魏军见诸葛亮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来源:https://www.98523.com/zwdq/xieren/201407/209104.html
  • 上一个作文大全:
  • 下一个作文大全: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这就是我作文800
       这就是我初中作文
       这就是我作文400字
       这就是我作文700字
       老师我想对你说300字
       老师我想对你说作文
       老师我想对你说300字作文
       作文老师我想对你说300字
       老师我想对你说400字
       老师我想对你说
     
     爱钓鱼的爷爷
     我和我的伙伴
     妈妈的脚步声
     我眼中的鲁迅
     父亲的手掌
     最温暖的你
     新时代雷锋
     老师和我
     班主任作文
     诸葛亮
    我眼中的诸葛亮
    诸葛神算作文
    关于写诸葛亮的作文
    我眼中的诸葛亮作文
    关于诸葛亮的作文
    给诸葛亮的一封信(转载)
    诸葛亮
    浅评诸葛亮
    周瑜与诸葛亮
    诸葛亮来到了现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10-2013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