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小学作文 >> 六年级作文 >> 正文
感受的作文

  初以为,乡村便是童话的乐园。它褪去了城市的浮华,洗尽了尘世的繁杂。它也许是梵高画布上的阿尔,有明镜般纯粹的蓝天,有油彩般绚烂的花海,那金黄的向日葵在阳光的哺育下长出希望的种子;它也许是陶潜诗中的田园,在雾气迷蒙中演绎着仙侣的故事,斜斜的日光轻洒,便是悠然游然。
  那只是诗中画中的乡村,当我们真实的走进乡村,用心去感知乡村,便会发现,我们的乡村在经历着苦痛。那里也有阳光,那阳光不是温暖而是毒辣地炙烤着这片土地。远望去,土地上那个佝偻的背影,在朝夕间,在春秋中,在这片土地上耗尽心力。他在这片土地上成长,他的汗水滋养了这片土地;他在这片土地上学会坚强,他的脚步坚实了这片土地;他生于黄土又归于黄土,世世代代,生生不息。风暴来了,他的心如那田间摇曳的庄稼般颤动,他的泪水在他满是沟壑的脸颊上纵横,如那淹没田间的水,层层漫过他的心田,浸没他的呼息。干旱来了,庄稼如他枯瘦的身体一般摇坠,他看不到希望,看不到丰收,他混沌的眼干涸空洞。
  他们也有快乐的时候,只是这种幸福仿佛如此卑微。他们最大的幸福就是丰收,饱满的谷粒仿佛是一粒粒珠宝,他们的眼角笑成了月牙。他们最渴望的生活便是风调雨顺,他们只想也只要这样平凡的生活。
  这样的乡村会不会让我们感到失望,当我们面对这样的图景?而其实,乡村正因这份残酷的美丽而更见真实。感受乡村,别总是做一个悠闲的观光者,在体味它的宁静与纯净的同时,给它的苦痛多一点目光,给它的辛苦多一点理解与悲悯。
  感受乡村,感受农耕文明跳动的脉搏,感受中国最浑厚的呐喊,感受那片土地的厚重,感受那片土地浸润的血汗;感受中国农民最纯朴的执着与坚忍,感受中国农民所经历的苦痛与无奈。
  当我们用鄙夷的目光看着他们,我们是否想过是他们用血汗带给了我们生的希望。
  看中国的农民用最卑微的姿势在中国的历史上站成了永恒,也且让我们用心去感受乡村!

感受的作文
  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我见到过一幅图片,这幅图片给我留下了很深很深的印象。图片上一大半的地方都是黑压压的人群和各种标语。人们的手臂高高举过头顶,脸上的肌肉紧绷着,嘴巴大张着,一个个义愤填膺的样子,那些人在振臂高呼,他们挥舞着手中写有标语的旗帜,许多面的旗帜簇拥着,宛如一片旗帜的海洋。还有几个人高举一个巨大的条幅,雄赳赳气昂昂地向前迈进着。整个队伍整齐而有力,就像一堵坚实厚重的城墙,又像一面屹立着的永不倒下的旗帜。
  在图片的另一部分,我看到了黑洞洞的qiang口,冰冷地瞄准着那些游行的人们,仿佛在寻找时机随时准备吞噬那些无辜的生命。
  这幅图片描述的是爆发在1919年5月4日的中国爱国青年的游行示威活动。当时,中国饱受列强欺凌,主权和领土遭受严重侵犯。就连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的合理要求也被拒绝。消息传入国内,北京大学的学生率先发起,其他大学的学生热烈响应,他们自发组织游行,要求“内惩国贼,外争主权”、“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面对北洋军阀的qiang口,他们没有退缩,而是勇往直前,这种精神一直鼓舞着我。五四青年节就是为了让我们牢记这段历史而设立的。
  为什么这张图片能让我久久难以忘怀呢?连我自己也无法解释。我想这或许就是一种感情——一种对祖国特有的感情吧。国难当头,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有责任去保卫自己的祖国。我为我们中国青年能在危难时刻冲锋在前,

[1] [2] 下一页

来源:https://www.98523.com/xiaoxue/liunianji/201211/174228.html
  • 上一个小学作文:
  • 下一个小学作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快乐做自己作文
       善良的魅力作文400字
       我的心愿作文
       夏天的雨作文
       过年作文
       方特一日游作文
       热爱生命作文400字
       关于喝喜酒的作文
       作文500字
       我懂得了珍惜时间作文
     
     关于生活准则的作文
     关于冬日的作文
     温暖的冬夜作文
     关于烦恼的作文
     在雨中作文
     关于采访的作文
     一次特殊的采访作文
     关于绘画的作文
     生命的力量作文
     关于学跳舞的作文
    关于生活准则的作文
    关于冬日的作文
    关于烦恼的作文
    关于采访的作文
    关于绘画的作文
    关于学跳舞的作文
    写小路的作文
    知错就改的作文
    课间十分钟的作文
    关于亲情的作文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