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演讲致辞 >> 开业开幕 >> 正文
中学秋季田径运动会开幕词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在这布满收获的金秋时节,我们全体师生,满怀喜悦心情,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来了2005年秋季田径运动会。本次运动会是我校历史上最隆重,同学们参与程度最高的一次运动会,师生人数达到6000多人,运动员近2000人,裁判员近200人,其中180名由学生担任,这是对我校学生综合素质的一次锻炼和检阅;另外我们还请来市消防支队四中队的武警官兵们给我们做消防自救演习。我提议,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武警官兵对我校工作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我校坚持教育创新的理念,不断加强教育现代化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继今年中考、高考及各项工作取得优异成绩之后,我校的***\***同学又获河北省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并且我校是市唯一获得省一等奖的学校!我们的英语、艺术体育特色及文理各科成绩赢得了社会广泛的赞誉,我们学校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焕然一新,一个学习型组织、和谐的文化氛围已经形成。这一切都说明学校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变的更加务实高效。我校的体育工作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树立了三维健康观和终身体育的意识,倡导人本主义思想,以人的发展和需求作为发展的方向,以人文第一,健康第一为目标,将“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在这些新理念的指导下,体育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成绩喜人,篮球、健美操、田径等项目均在省级以上比赛取得优异的成绩;我校是**市排球练习基地;2004年被**市评为市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并成为**市唯一一所“中国中学生篮球协会会员学校”;体育节,班级篮球赛成为了我校课外活动的亮点和学生最喜爱的活动;在体育教学上,实行了选项分项教学,并且实现了网络报名,网上查询,网上评议;老师在全国体育教学比赛中获得一等奖,这一切都表明了体育工作的蓬勃发展,也使我校的体育改革走在了全省的前列。
举办这次运动会,正是对平时学生体育活动的一次大检阅。我相信,我们的运动员一定能在这次运动会上大显身手,充分展示自己平时体育锻炼的成果,赛出风格,赛出水平。我希望,通过这次运动会进一步推动我校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通过运动会同学们能真正意识到不仅应该具有高尚的品德、优异的成绩、深邃的思想、优雅的举止,还应该具有强健的体魄,必须学会强身健体,培养至少一项终身喜欢的体育特长,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为了这次运动会的举办成功,下面,我对大家提几点要求和希望:
1.希望全体运动员,认真参加各项体育竞赛运动,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努力以最好的成绩为班争光。在竞胜过程中,顽强拼搏,服从裁判。
2.希望全体同学能发扬奉献精神,确立服务意识,为全体运动员做好后勤工作,为竞赛加油鼓劲,发扬团队合作精神。
3.希望全体裁判员,能够及时到位,尤其是我们的学生裁判员们,你们是第一次成为执法者,一定要客观、公正地履行裁判职责。给每一个运动员的付出,进行正确的评价和裁决。
4.希望各班班主任老师,做好学生的组织工作,对学生进行卫生教育、安全教育、保持良好的大会秩序。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衷心希望各班的体育健儿在运动场上一展雄姿,赛出水平,赛出友谊,赛出风格,发扬奥运精神,向着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而努力,创造新的成绩。
最后,预祝本次秋季田径运动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中学秋季田径运动会开幕词》,欢迎阅读中学秋季田径运动会开幕词。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校运动会开幕式讲话
       县运动会开幕词
       农民运动会开幕词
       街道首届社区运动会开幕词
       社区文化艺术节开幕词
       信用合作社创立暨首届社员代表大…
       乡镇篮球赛开幕词
       民俗文化活动开幕词
       少林国际武术大赛开幕词
       海峡两岸美食节烹饪大赛开幕词
     
    礼仪结题报告
    当代中学生德育教育探讨
    妇代会兴办好家长学校经验材料
    一切为了群众身体健康医务者演讲
    高中班主任新学期计划
    公司领导关爱职员事迹材料
    客家联谊会文艺晚会主持词
    水利系统库区职工爱岗敬业铸就库…
    地税局领导竞聘演讲
    党管安全实施意见
    中学生辅导教学站规划建设意
    中学学籍管理实施工作意见
    总理和中学师生的交会流
    中学教职工代表大会研讨稿
    县实验中学创建平安校园纪实
    秋季学期59班评语
    中学致学生家长一封信
    中学生写作问题类型
    中学团委理论教育交流材料
    中学发展素质教育交流材料
    开业开幕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