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演讲致辞 >> 家长会演讲稿 >> 正文
家长会讲话稿二



个人情况:(思想、成绩、学习态度、需努力的地方略)

第二.班主任工作理念:

一切为了学生,责任和良心是出发点,全面育人。学生的安全,是最重要的,每周一次的班会我都要当重点讲,我们班没有发现人为的安全事故。新学期,有一新生,经查体,不太合格,但没有危害,这个学生特别优秀,家长的愿望也十分强烈,最终,我们为了孩子,宁可少一个,将其劝退。广播操比赛,支持陈放上场的事。。。体现,我们的教育似乎影响孩子一生的事。

爱心当头,严而有格。孩子是一棵树苗,他在成长的时候,走要旁逸斜出,那么老师就是“修理枝条的员工”,只有这样,才能让他成长为参天大树。在违反纪律或该批评惩罚的时候,手段是到小操场跑圈,自己体验做错的后果。

真实、扎实、事实   对各位家长不隐瞒,不虚报,学生的优点和缺点都很重要,所以,有时和个别家长沟通的时候,直接点出孩子目前的问题,这是我的责任。



第三.需要和各位家长沟通的几个问题:

1.关于学生带零食的现象。我很理解学生和各位家长的心情。惟恐孩子在学校吃不好,不要亏着孩子。我想,这恰恰相反,吃零食,首先使学生吃饭菜的食欲或者吃饭的多少受到了影响,一个爱吃零食  孩子,他吃饭往往不好,影响孩子的发育

我们知道,零食是营养价值比较低的方便食品而已,特别是方便面,几乎没有什么营养价值。第二,学生带来的零食在短时间内吃不完,就会出现变质等问题,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第三,不利于班级管理和学生卫生饮食习惯的养成。零食包装的各种废弃物会影响我们身边的卫生,给学校的“优美环境”带来污染。另外,学生不注意随时吃的零食,危害最严重的是学生的牙齿,一口好牙齿对一生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我想作为成人都体会。学生吃零食时,会给他旁边的同学带来攀比、羡慕等思想变化,不利于安心的学习。

可能我把这个问题夸大了,但我希望引起各位家长的重视。不要给学生带零食,因为学校提供的饭菜和加餐的牛奶水果等完全能够满足孩子身体成长的需要。



2.  关于学生想家。作为一个孩子,离开家难免有想家的时候,试想一下,我们大人如果出门在外,难免有想家的时候。何况孩子呢,出现这种情况,我 很欣喜的看到,各位家长都是从孩子的未来着想,先和我联系,然后,做学生的工作问题,就解决了。并且鼓励学生坚强。这既是对孩子的负责任,我觉得更是一种家长育人的理念:怎样让孩子成材。心情可以理解,只有一个孩子,怎能听的见他的哭声?

有时候,孩子的原因很简单,看到别人的妈妈来学校,他就思念自己的妈妈。就在那一刻而已,而家长可能以为受了多大的委屈,不放心!

比如,季腾有一次写作文,写到他的爷爷,忍不住课下给家里打一个电话,哭了,家长打电话给我后,我马上到教室找他,我看见他正在高兴的拍篮球玩,一问才知道,是下午写作文时,不由得思念起远方的爷爷了。我安慰几句后,他笑着走开了,告诉家长原因,我们都放心了。

3.怎么看待期望和进步的关系。几个新生进步明显:陈放能把字写工整,作业开始完成。李睿说话变的有条理,孟祥瑞学习态度端正,积极回答问题。路冠群知道坚持完成作业,自己认真书写。等等,学习习惯正初步养成,但是,我们也看到必须坚持下去的重要性,因为,实实在的讲,有个别同学的基础是非常差的,汉语拼音认不准的有,以前的字不会写的有。甚至,行为习惯不文明,养成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幼儿园家长会演讲稿
       高三家长会演讲稿
       小学生生活学习家长会演讲稿
       四年级教育子女家长会演讲
       初二学生发展家长会演讲稿
       高二学生发展家长会演讲稿
       学生发展的家长会发言稿
       毕业班家长会会议讲话
       幼儿园小班家长会演讲稿
       数学教学家长会老师演讲稿
     
    市第一职业中学班级百分考核实施…
    春季学校给家长一封信
    中小学教学管理意见
    教育局加强采购管理意见
    公司电脑使用管理制度
    读金锁记的个人感悟
    教育局加强规范化办学工作意见
    农村敬老院管理经验材料
    工商行政管理规划
    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意义
    农业农村工作座谈会讲话
    在新担任科级干部培训会讲话
    在党员干部工作会讲话
    在示范点建设现场会讲话
    林权规章改革动员大会讲话
    书记在县委工作大会讲话
    全区经济分析大会讲话
    交通安全维稳大会讲话
    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大会讲话
    市领导出席医改工作会讲话
    家长会演讲稿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