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演讲致辞 >> 发言提纲 >> 正文
九届县委第十次理论中心组学习会议发言提纲

加强制度建设  推动工作开展—在九届县委第十次理论中心组学习会议上的发言提纲(摘要)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着重加强制度建设,要注重制度建设和创新。《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强调,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加强制度建设,意义重大。我们要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构建和谐漾濞,必须加强制度建设,用良好的体制和机制推动工作开展。

一、充分认识加强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加强制度建设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制度建设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根本保障。制度体系的有效运行是物质生产、精神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民主政治得以实行与发展的关键因素。可以说,制度建设既是经济建设、文化建设顺利进行的保障,同时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追求的目标。县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力作“三篇文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的思路,按照这一思路开展工作,我们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但是我县的发展与发达地区相比,与周边县市相比我们还有差距,如何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进入小康社会,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加强制度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推进工作落实,加快发展。

(二)加强制度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在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党的领导工作面临的复杂多变的情况难以预料的因素大大增加。因此,在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进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活动中,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改进党的领导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这就必然要求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有利于制度来规范和改进领导方式,克服不良倾向,拓宽情况、信息反馈和相互沟通交流渠道,使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更加统一,关系更加融洽,步调更加一致,从而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三)加强制度建设是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根本途径。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腐败的成因和表现形式越来越复杂多变,而反腐倡廉工作的具体形式和内容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治理腐败现象往往需要多方位展开,各种措施综合运用才能奏效,其综合性、整体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必须抓住制度建设这个根本问题,通过改革创新,把反腐倡廉工作不断取得的成功经验用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才能减少违纪违法问题的发生机率,逐步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二、加强制度建设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一)正确的指导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必须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通过制度建设,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转化为具体规定,将原则性要求转化为具有约束力和强制力的制度。

(二)强化制度意识。制度不健全或是得不到有效的实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制度意识比较薄弱。例如,有的干部缺乏制度意识,在他们的头脑中制度是可有可无的,抓得紧就能执行,抓得不紧就抛之脑后了,各种规章制度根本就没有在思想上扎根。事实证明,脱离了规章制度的执政行为都是错误的,轻则断送了自己的前程,重则导致社会矛盾的发生。因此,强化制度观念,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正确的世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中央一号文件宣讲报告提纲
       三个什么机关大讨论发言提纲
       部队民主生活会发言提纲
       纯正部队风气教育整顿发言提纲
       科技咨询会议讲话提纲
       推广普及大众健身操动员会讲话提…
       县项目建设情况座谈提纲
       创建学习型企业动员大会讲话提纲
       民主生活会议讲话提纲
       述职述廉会议上发言材料
     
    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思考
    开发区工业园区座谈会讲话
    三八妇女节庆典讲话
    会计专业见习小结
    结婚流程
    充分发挥工会作用推进和谐乡镇发…
    电力营销服务知识题一二三
    市—3月份经济运行分析
    婚礼当天的全部程序
    法院考勤制度
    书记在县委工作大会讲话
    县委集体林权改制工作方案
    县委争优活动中党组建设意见
    县委开展千村经济振兴活动实
    县委领导在工作会上的讲话
    县委领导在人口和计生工作会
    县委办公室副主任现实表现情
    县委民政治安综治交流材料
    县委领导教育整改交流材料
    县委反腐倡廉宣教交流材料
    发言提纲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