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警示教育心得 >> 正文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座谈会发言

,社会风尚是社会治理的舆论基础和伦理保障,荣辱感则是社会风尚形成的伦理底线和价值基石。正如康有为曾说,“风俗之美,在养民知耻。耻者,治教之大端。”就是说,树立荣辱观是社会治理与教化的重要任务。没有一种统一的社会荣辱观,一个社会就会缺乏赖以维系的基本价值观。旗帜鲜明地树立社会的荣辱观,则可以为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提供明确的价值标准与道德规约。我认为,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辱”,既指出了社会道德建设的伦理底线,

又指明了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伦理目标,指引我们应该首先从基础性的荣辱观教育做起,以荣辱观教育来引导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有助于个体内在德性的养成。对于个体而言,荣辱感也是个体德性养成的基石。自我修养是个体德性养成的基本途径。德性的养成必须经过个体内心的感受与体验,促使个体的情感、态度发生变化,才能转化为内在的道德动机,形成牢固的道德信念。荣辱观教育在根本意义上首先是对个体“荣感”与“辱感”的情感激发,它为个体的德性修养提供了重要的道德情感基石。
  四、坚持“三近”原则,加强未成年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一段时期以来,人们存在一些误解,认为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与倡导主导价值观是水火不容的。事实上,多元文化和价值观之中的一些基本价值恰恰是相通而非对立的。基于如上观点,我们认为在一个文化与价值多元的时代背景下,应该加强而决不能放弃旗帜鲜明的价值观教育。对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来讲,从小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尤其重要。今天的青年一代生活的时代背景已有很大变化,我们的道德教育应该坚持怎样的原则,采用怎样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才能使社会主义的荣辱观真正内化到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的人格结构之中呢?我以为,最要害的,是要坚持“三近”原则,使我们的道德教育更加科学、细致、有效。
  首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贴近孩子生活。道德的本质是实践的,也是生活的。当前道德教育很大的一个弊病是“空”,脱离孩子的生活世界,空洞、枯燥,缺乏生活气息。脱离了孩子生活的道德教育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我们的道德教育,包括荣辱观教育,必须贴近孩子的现实生活,从生活中寻找道德教育的素材和契机。
  其次,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必须接近孩子个体。道德教育在本质上是涵养化育个体的德性。道德教育只有成为个体的自我需要,成为个体社会生存和幸福生活的需要,为个体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必需的价值支撑,才可能是有效的。因此,道德教育必须和孩子的个体经验相接近,融入到孩子的个体生命成长中去,成为孩子成长的呵护人。
  最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还要亲近孩子心灵。道德文化建设在本质上是精神的和心灵的活动。道德教育只有触动心灵,引发感动,引领精神成长,才是真正的教育,才是真正有魅力的教育。缺乏相互尊重、平等对话,板起面孔说教,机械的知识传授,不是真正的道德教育。
  作为教育科研工作者,我们一定要悉心探索在新的社会条件下青少年思想道德成长新的特点和规律,为发展更加积极、更加有效、更加有魅力的德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座谈会”上的发言》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八荣八耻主题教育活动方案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动员会讲…
       公司领导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座谈…
       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活动总结
       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学习心得…
       读爱教育有感
       如贤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
       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心得体…
       三项教育剖析材料之一
       三项教育自我剖析材料
     
    林业局加强造林绿化管理讲话
    学校创先争优实施方案
    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汇…
    重阳节对联
    计算机公司见习回顾
    我是光荣教师演讲
    乡镇土地纠纷调查报告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心得体会…
    社区思想政治心得体会
    幼儿教师学习师德师风心得体会
    残疾人社会保障服务工作方案
    社会跨越发展工作意见
    推进社会管理工作意见
    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方案
    社会救助工作责任管理办法
    社会治安综合整顿工作汇报
    经济和社会建设工作安排意见
    建设小康社会监测工作报告
    节水型社会建设意见
    构建社会救助网络工作意见
    警示教育心得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