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警示教育心得 >> 正文
说东道西看反腐教育

、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和政府采购等制度,推行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做法,对于从源头上防治腐败、促进社会稳定,效果是好的。今年年初,中央颁发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体现了反腐倡廉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统一。认真贯彻落实《实施纲要》,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本身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人民群众是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力量源泉。历史和现实的经验都证明,执政党处理好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反之,社会就会缺乏活力,矛盾丛生,甚至导致社会动荡、政权更迭。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优良的作风,严明的纪律,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成功经验,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特别是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全党全国在指导思想、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原则问题上高度一致,能够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重要的政治保障。严肃查处各种违纪违法案件,严厉惩处腐败分子,保持党员干部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能够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重要的组织保障。以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能够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重要的作风保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抓紧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能够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
更加注重用改革统揽预防腐败的各项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是深化改革、创新制度、从源头上逐步化解矛盾的过程,这为反腐倡廉制度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要抓住权力运行中容易产生问题的薄弱环节,坚持不懈地抓改革、抓制度、抓预防,不断拓展源头治腐的领域,在2010年建成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基本框架。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司法体制、行政审批制度和财政金融体制、投资体制、国有资产监管等方面的改革,严格市场准入退出制度,加快信用体系建设。逐步推进分配制度改革,解决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减少因分配不合理而诱发的腐败现象和社会矛盾。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立足于教育,着眼于防范,加大预防腐败工作的力度,使领导干部少犯或不犯错误。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积极推动廉政教育进社区、村镇、企业和学校,增强全社会反腐倡廉的意识,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
(一)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反腐倡廉需要重拳除恶,更需要通过经常的、广泛的、持久的廉政文化建设活动,让广大人民群众都参与进来,在全社会营造“廉荣腐耻”的良好氛围。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反腐倡廉的长期任务,也是一项基础工程,有多方面的工作要做。内容上,要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教育工作:第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信念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我们党在政治上的基石。要深入抓好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工作,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第二是民主法制和纪律教育。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我们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也是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要深入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本质,深刻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内在联系,增强社会主义的民主观念和法治观念。第三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教育。中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讲正气树新风主题教育活动心得体…
       法治理念教育心得体会
       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心…
       学习贯彻新义务教育法心得体会
       学习法治理念教育心得体会
       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心得…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学习心得体…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心得体会
       党总支部书记廉政教育心得体会
     
    开发区人员年终总结
    农村新农村建设汇报
    构建劳动关系稳定工作意见
    经贸局商贸物流业发展意见
    房产部门学习心得
    市直机关聘用工勤人员管理办法
    农业局行政处罚决定书
    民政局服务教育发展意见
    国土局土地创新服务计划
    农技推广中心半年总结
    没有相关应用文写作范文
    警示教育心得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