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形势政策心得 >> 正文
保持党员先进心得体会二

保持党员先进心得体会(二) 
 
作者:曹红山  文章来源:党建资讯网
    在全国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我们党的建设史上的一个创举,充分认识其重大意义,将直接关系到整个活动的成功与否。共产党只有具备和保持先进性,才能始终充满蓬勃生机和旺盛的活力,才能得到最广大人民的拥护,才能在历史的舞台上在有所作为。党员是党的细胞,党的先进性是由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的。党员的先进性,又是由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实现的。通过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使党员队伍保持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作风上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必将有力地促进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作用的充分发挥。我作为一名普通党员,通过对这次活动材料的充分学习和对活动精神的理解和实践,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对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重大意义的一些认识。
    一、党员先进性活动始终坚持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这使得我们通过这次活动能够从更深层次的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涵及其重要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我们党要保持先进性,就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必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最基本、最深层的推动力,只有把握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趋势和要求,才能认识并自觉推动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的变革,使之适应时代的发展;作为社会意识的先进思想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强大的反作用力,从思想观念上为时代发展、变革开辟道路;而所有这些努力归结到一点,就是要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正是从这些基本要素的辩证统一中把握规律,使我们从适应时代发展的高度,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问题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论思考,认识到党要始终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员要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就必须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联系实际认清“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所揭示的新时期党的先进性的内涵,努力使自己的素质与先进性要求相适应,行动与先进性要求相合拍,真正把先进性的要求体现在行动上,落实到工作中。
    二、党的十六大从中国的现实国情出发,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促使命。对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学习也是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将把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加快推进社会现代化。其具体内容是: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三、中国共产党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保持党员先进心得体会三
       保持党员先进心得体会四
       保持党员先进心得体会五
       保持党员先进心得体会六
       保持党员先进心得体会七
       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心得体会八
       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心得体会九
       保持党员先进心得体会十
       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心得体会十一
       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心得体会十二
     
    网络公司岗位竞职演讲
    百货公司员工表彰大会上致辞
    体育局体育总结及主要体育安排
    全国第十二次银杏学术研讨会欢迎…
    交通行业投资软环境演讲
    大学食堂三防表彰大会发言
    县委书记在县委扩大会议讲话
    200后地区爱国卫生总结
    专家解读十七大报告让更多劳动者…
    公司乔迁晚宴致辞
    为党员建立精神食粮工作方案
    加强流动党员管控实施意见
    加强企业党员建设意见
    党员志愿者服务安排意见
    做好党员培训工作安排意见
    党员培训工作情况报告
    党员教育整改工作总结
    关爱党员干部管理工作意见
    关爱党员干部工作指导意见
    在党员干部工作会讲话
    形势政策心得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