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形势政策心得 >> 正文
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心得体会

各位领导、同志们:

非常荣幸能有机会在这里向党组织汇报自己近一段时间来的学习、思想情况。根据支部统一安排,下面,我就“入党为什么”、“入党干什么”以及“新时期如何保持机关党员先进性”等三方面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关于“入党为什么”的问题。实事求是地说,入党十多年来还真没有深思过,当初也没有什么特别深刻的认识。就是现在回想起来,我对党的认识,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而逐步加深的。

孩提时代,共产党员的形象在我的脑海中一直是显得异常的高大,黄继光、董存瑞、邱少云等等,革命战争时期那种为党和人民的解放事业献身忘死的高大形象,可以说至今仍然历历在目;

中学时代,我开始认识到,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类社会最科学、最进步、最美好的理想,而共产党正是这样一个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为己任,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的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我觉得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光荣的集体,党员是一种光荣称号的代名词,入党则是一件极为荣耀的事情。

师范毕业以后,我被分配到丽水一个偏僻的山村小学担任教师。在那里,众多的老党员、老教师克服艰苦的教学条件,牺牲优越的物质文化生活,几十年如一日,把青春和热血都奉献给了山区的教育事业,同时也赢得了山区老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从他们身上,我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共产党员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高风亮节,我对党员的崇敬之情因此油然而生,对党朴素的感情也越来越深。我开始梦想着能够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并努力向他们看齐。

通过多年来的学习、思考和实践,特别是近来为期三天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集中培训,我开始对“入党为什么”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和认识。我想,对于我来说:

首先,入党是一种心灵的净化。我认识到,入党的过程实质就是认识党、热爱党、发展党和捍卫党的过程,不能存有任何私心杂念,更不能带有功利欲和虚伪心。同时,对于个人来说,形式上的入党一生只有一次,而思想上的入党则是一辈子的事。

其次,入党是一种觉悟的提高。作为一名党员,在思想和言行上必须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并通过实际工作和生活,团结、影响和带动身边的同志。如果说党员有什么超越常人的地方,我觉得那就是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觉悟。

第三,入党是一种特殊的奉献。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的宗旨就在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论是98年的抗洪救灾,还是03年的抗击“非典”,事实证明,在每一个重要时期、特殊时刻,党员总是冲锋在前。因此,“先群众之忧而忧,后群众之乐而乐”是每个共产党员的起码品格,不计教个人得失是对一个合格党员的基本要求。入党,就是要勇于奉献、甘于奉献、乐于奉献,在奉献中体现人生价值,在奉献中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入党,意味着比群众多吃亏,也意味着比群众多挑重担,更意味着比群众多做牺牲。

二、关于“入党干什么”的问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唯一宗旨。我想,这也是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入党干什么”所要着重思考、解决的一个大问题。共产党员要保持先进性,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在如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下功夫。为此,作为新时期的共产党员,作为当代机关公务员,要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我个人来说,我觉得必须树立以下四种观念:

一是从政甘于清贫。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代表人民群众行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参加团干培训班心得体会
       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心得体…
       三同活动心得体会
       井冈山考察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党章八荣八耻荣辱观心得体会…
       农业区建设新型农村体会
       五五普法教育心得体会
       高中地理教师德育教育心得体会
       保持党员先进性心得体会
       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学习体会
     
    公安监管支队副支队长先进事迹
    寒假读书总结
    学校处室学习八荣八辱总结
    加强统计抽样调查工作报告
    粮食局党委学习发展计划
    干部作风整顿教育五查五树活动心…
    林场党支部学习总结
    乡镇200财政年终财务总结
    乡镇书记党建教育报告
    国旗下讲话对自己负责对集体负责
    为党员建立精神食粮工作方案
    加强流动党员管控实施意见
    加强企业党员建设意见
    党员志愿者服务安排意见
    做好党员培训工作安排意见
    党员培训工作情况报告
    党员教育整改工作总结
    关爱党员干部管理工作意见
    关爱党员干部工作指导意见
    在党员干部工作会讲话
    形势政策心得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