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五中全会 >> 正文
科学发展观体会全面把握好科学发展观促进党的建设

孙后代的福祉。站在时代和历史唯物论的高度审视发展问题,发展的要素从空间的摆布上应该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从时间的延续上应该是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可持续发展;诸要素之间应该是协调配合不是单项突进的;而且发展的最终指向应该是为人而发展、靠人去发展,即以人为本。
  在新的历史时期,正是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吸取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为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更好地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指明了正确的道路。
  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历来是同党的历史任务,同党为实现这些任务而确立的理论和路线联系在一起的。新的历史时期,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党为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而确立的理论和路线,党的建设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决策。
  关于党的建设与党的政治路线的关系,毛泽东同志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作了精辟的阐述。毛泽东同志指出,党的建设过程密切地联系着党的政治路线,当我们党能够正确地处理党的政治路线时,党的发展、巩固和布尔什维克化就前进一步;而如果不能正确地处理党的政治路线时,党的发展、巩固和布尔什维克化就后退一步。倒转过来,党更加布尔什维克化,党就能也才能正确地处理党的政治路线。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党自身也必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得到锻炼和发展。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党的领导,党的建设也不能脱离党为现阶段中国发展制定的理论和路线而孤立地进行,必然是同当代党的中心任务相联系,围绕党为实现这个任务而确立的理论和路线来展开,保证这些理论路线的贯彻落实。在当代中国,党的建设之所以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源于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
  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领导,影响和决定着党的建设的方向和成效。首先,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因此,它是党和人民在现阶段的行动纲领,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一致的共同基础,是党的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包括党的建设在内的党的全部工作,只有围绕它来进行,保证它的落实,才能抓住根本、保证方向,才能凝聚全党的意志和行动,为共同目标而奋斗。其次,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就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集中体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愿望。因此,强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为实现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党的建设只有服从和服务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并组织全党更快更好地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而奋斗,才能保证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使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得到最广大人民的信任和支持。这正是衡量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取得成效的根本标志。其三,科学的发展观建立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是我们党创造性地说明和解决中国发展问题的最新思想成果,是正确指导中国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因此,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密切相关。党的建设只有服从和服务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准确把握发展内容和进程的变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组织人事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促进农信社又…
   落实科学发展观打造环境友好宜居…
   县市区党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
   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和…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三农实现农业农…
   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全…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开创统计…
   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农村经济发展
   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节约型企业
 
学校创新教育整改方案
高校生村官学习心得
庆祝教师节活动主持人串词
性文艺新闻评奖管理办法
政府下基层调研
招聘面试十大心理学陷阱
新学期新任英语教师个人总结
婚礼单位领导致辞范本
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
老师国旗下讲话资料
发展花卉产业工作方案
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管理办法
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管理办法
工业经济发展实施意见
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代表实施
农村党建保障机制发展实施意
经济工作发展指导意见
金融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指导
文化与旅游发展工作要点
社会跨越发展工作意见
五中全会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