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三个代表 >> 正文
建设和谐社会 加快富民进程


    促发展,夯实富民强州的根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机遇意识,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上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快发展,夯实富民基石。一要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坚持以生态经济为核心,建设绿色农业经济区、生态工业经济区和国际旅游精品区,把加快发展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把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摆在谋划发展的优先位置,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要坚定不移地走和谐发展之路。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将发展的目标具体落实到人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幸福感显著增强上来。真正做到在发展中富民,在富民中促进社会和谐。三要坚定不移地走创新发展之路。积极推进自主创新,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具有特色的创新型发展道路。四要坚定不移地走跨越发展之路。走出一条资源整合、产业联动、项目配套、城乡互动、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子,实现经济的重点突破和跨越式发展。
   
    惠民生,努力构建和谐阿坝。目前,我州还有贫困人口22.56万人,占全州农业人口的33%,行路难、看病难、子女上学难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改善民生、维护民利的任务十分迫切。一要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目标,共创共享富民。逐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经济发展与收入增长的富民机制、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互动机制、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机制,让全州各族人民逐步过上富足安康的幸福生活。二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真情贴心为民。要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建立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制度,完善上下联动、部门联动的信访工作机制,与人民群众搭建起连心桥。三要把社会稳定、群众安危作为第一责任,和谐稳定安民。我们始终要把维护民族团结、反对分裂放在突出位置,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抓党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使各级党组织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使广大党员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一要加强思想建设,保持和发挥党的先进性。要着力抓好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宣传,使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会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所包含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并转化为坚定的信心、科学的方法和行为准则。二要建好班子队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要贯彻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选好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努力建设一支团结务实、勇于开拓的干部队伍。三要强化基层组织,夯实党的执政基础。要着力推进党的组织、工作、凝聚力“三覆盖”工程。实施“千村万户”帮扶行动,推广“支部+协会”工作模式,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
   
    树新风,大力弘扬新风正气。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不仅关系个人品行和形象,而且关系党的威信和形象。一是思想作风建设要突出一个“正”字,做到政治坚定、一身正气。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理想信念教育,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确的权利观、地位观、利益观。二是学风建设要突出一个“勤”字,做到勤奋好学、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做好调解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建设和谐文化需要把握问题
       高举伟大旗帜推进新的思想解放
       对正确处理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几点…
       中国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纲…
       实施细胞工程 筑牢和谐基础
       发挥思想政治的社会调节功能
       正确处理内部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心理与心理和谐体系
     
    农业事业单位设置管理意见
    学习党十七大报告体会
    关爱党员干部工作指导意见
    电影三个傻瓜的个人感悟
    农村信用社知荣辱促发展演讲稿
    数码城开业策划
    民政局开展政务公开讲话
    化验员全年工作报告
    中国力量玉树地震思想汇报
    税务系统地税局科学发展观演讲稿
    建设现场公示管理办法
    农民合作社建设实施意见
    城镇规划建设实施工作意见
    建设工程钢筋质量管理工作意
    公益事业财政奖补建设意见
    城镇规划管理建设意见
    基础设施建设意见
    加强企业党员建设意见
    钢铁及金属材质基地建设意见
    循环工业园区建设意见
    三个代表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