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三个代表 >> 正文
浅谈公路部门精神文明建设

  
  
  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步伐加快,国家对西部的公路建设投入很大,公路事业有了跨越式发展。随着环境的改变,基层公路职工的劳动强度减小了,经济条件改善了,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从现状看,精神文明建设没有与物质文明建设同步跟上。面对公路部门在新时期中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笔者认为,基层公路部门现状下的精神文明建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上下功夫:
  一、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抓好培训工作以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
  现有的基层公路养护职工结构组成正趋于老化,绝大多数是83,85年顶替进来的工人,年龄偏大,近年新进入公路系统的年轻职工,只占职工总数的10%以内。从整体上看现有的职工队伍文化水平偏低,以镇远段统计,初中以上(含初中)的职工占的比例只在40%左右,更谈不上高中、中专以上的学历了。虽然拿到中级工到高级工以上技术职称的职工占总体的比例在90%左右,但其学历、文化素质修养、业务水平与实际相比较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含水量很大。因此提高职工的文化水平和思想认识已成为抓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但现阶段对职工的教育资金投入比例与拟建的公路硬件设施的投入比例未成正比,相差过大。“重建轻养”还有待改善,其中的“养”,不仅体现公路的日常养护,其中也包含了管理的成分,而管理水平的高低则取决于职工队伍整体素质。而现状是运用新科技手段建成的公路硬件与职工低水平的管理矛盾较突出。如何解决好这个矛盾呢?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抓好职工教育,要在时间和资金上鼓励和支持广大职工参加各类成人函授、自学等高等教育以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其次是抓好职工的业务培训,抓业务培训切忌走过场,在培训中要对培训的职工严格要求,特别是较年轻一点的中级工,下一步要靠他们来管理,所以不可以马虎,那样才能真正学到知识。三是抓好政治教育,提高对时事的了解,培养其掌握正确的政治方向。结合工作实际去学制度、学法律、学经济,通过多途径、多渠道、全方位的学习,提高我们的职工对政治的敏锐件.使之对社会的使命感、对工作的责任感有所增强。
  二、把加强团结稳定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着重点,才能保证单位的长足发展
  一支竹篙难渡汪洋大海,众人划桨就能开动大帆船。团结就是力量。职工队伍的团结关系到一个单位的稳定发展,单位的各项工作要完成好则需要大家的力量和智慧。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凝聚力要处理好两大关系,一是领导和职工的关系。重点是抓领导班子建设,力求领导班子政治过硬、作风过硬、勤政务实,具有开拓进取的创新思想,能廉洁奉公,要始终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始终牢记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为广大职工谋福利,求发展。班子成员要能做到“三起”,即:在各个方面说得起硬话,树得起榜样,经得起职工的考验。这样无形中就在职工中树起了威信,把广大职工紧紧团结起来,形成强大的战斗力。二是职工之间的团结互助关系。主要是结合公路行业特点开展各种有益的劳动竞赛活动,值得提出的是,技术练兵活动不应丢弃,应该重新开展起来,通过练兵活动,既能使职工在技术上得到交流,又能在感情上和思想认识上得以沟通,既增强了大家的团队协作精神,又能激发广大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劳动智慧,以及奋勇争先的上进精神。如果每一次活动都达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加深了职工之间的友谊与信任,提高了职工的业务水平,干部职工之间自然而然就有了凝聚力,单位的工作就能顺利地开展下去。
  三、积极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提高职工文化生活水平
  公路部门点多、线长、面广,人员分散,工作辛苦,工作和生活环境相对较差,尤其是精神文化生活因受

[1] [2] [3] [4] 下一页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论加强民主法制促进社会主义精神…
   街道十一五期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德育创新活动与…
   以社团活动为载体推进校园精神文…
   建设局系统精神文明创建目标责任…
   精神文明建设总结3
   精神文明建设目标考核细则
   劳动和社会保障系统十一五精神文…
   海事部门精神文明建设经验做法
   如何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国…
 
社区公益性岗位人员管理发展意见
努力践行八荣八耻争当高素质党员…
医院团委总结
我的岗位我负责演讲稿
政协提案的情况报告
无锡广电局整风运动整改措施
乡镇学校安全培训开班讲话
银行计划财务科职位竞聘上岗演讲…
公司严谨务实掀百日大战;求新效…
安监局强化防火管理安排意见
争创农村公路示范县工作方案
城乡公路沿线土地规划管理办
公路通道绿化工作方案
乡村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开春公路交通大建设工作计划
公路修建工程工作方案
农村公路管理考察报告
农村四级公路建设考察报告
农村公路养护管治建设意见
浅谈高中英语写作中语域知识
三个代表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