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活动方案 >> 综合实践 >> 正文
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把全面提高员工队伍综合素质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努力增强广大员工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人民银行改革与发展的能力,根据全国总工会等九部委《关于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的实施意见》,结合贯彻总、分行工作会议精神,中心支行党委决定在全辖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以下简称“创争”活动)。为保证“创争”活动规范、有序地开展,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开展“创争”活动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开展“创争”活动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总、分行工作会议提出的任务,围绕人民银行中心工作,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建设为重点,以创建学习型管理机制为保障,以人为本,紧紧抓住培养、教育员工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为员工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成才机会,形成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团队学习和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氛围,提高员工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加快员工队伍的知识化进程,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员工队伍,为建设辖区良好金融生态环境提供智力支持和组织保证。 二、开展“创争”活动的基本原则     “学习型组织”,是指全体成员全身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是通过学习创造自我、创造未来的组织,是不断开发创新能力的组织;“知识型职工”,是指具有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掌握现代知识和技能,能够应对未来挑战的新型员工。开展“创争”活动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把开展“创争”活动作为落实人才战略的具体措施,充分发挥党委(组)在“创争”活动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全体员工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为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培养人才工作机制提供政治保证。 (二)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开展“创争”活动必须与人民银行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理念,围绕员工能力建设、全面发展和价值实现,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事业、帮助人才干事业的环境和氛围,增强员工对人民银行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党委(组)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坚持为人民银行改革和发展服务的原则。“创争”活动要紧紧围绕人民银行的中心任务进行,规划、措施要符合人民银行改革与发展的大局要求,“创争”是否有成效要通过改革与发展的成果来检验。 (四)坚持与时俱进的创新原则。创新和发展是“学习型组织”的核心理念,“创争”活动应立足于激发团队主动学习、挖掘潜能、持续创造,以提升人民银行的执行能力、协调能力和金融服务水平。 三、开展“创争”活动的方法和途径 (一)根据不同时期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大力宣传开展“创争”活动的目的、意义,通过广泛深入的教育,引导和帮助广大员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投入到“创争”活动中去,确保“创争”活动深入、持久、扎实地开展。 (二)深入基层调研,制定“创争”规划。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创争”规划,使“创争”活动有计划、有组织、有内容、有措施、有落实、有检查,并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规范的学习型组织管理机制。 (三)适时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要在广大员工中深入开展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世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红旗科室评比活动方案
       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方案
       民主评议行风优化经济环境活动方…
       社科系统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方…
       创建学习型单位促进机关作风建设…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方案
       争先创优活动方案
       财税秩序综合治理活动方案
       爱国卫生清洁月活动方案
     
    物业公司职员年终总结
    出纳总结
    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市
    校舍安全排查整治方案
    学院学术研讨会讲话

    县烤烟生产收购意见
    汕头水机专场马总致词
    财政科科长廉政动员会发言材料
    廉租住房保障情况报告
    卫生部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方
    宣传学习教育活动方案
    创建电子政务管理办法
    国家级果业示范园创建工作安
    理论学习中心组工作意见
    加强理论学习工作意见
    学习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
    建设学习型党干部队伍安排意
    创建诚信企业实施意见
    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工作
    综合实践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