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规章制度 >> 党员管理制度 >> 正文
党员经常性学习制度

党员经常性学习制度 党员经常性学习制度

建立党员经常性学习制度是不断提高党员的素质和能力,促使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学习型政党,进而推动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保证。为在党内形成”认真学习的风气,民主讨论的风气,积极探索的风气,求真务实的风气”,更好地使党员坚持经常性学习,特制定本制度:
一、目标要求
1.强化学习理念。要通过建立和坚持学习制度,使党员树立全面学习、终身学习、自觉学习的理念,在学习态度与方法上实现根本转变:即从过去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过去阶段性的学校学习转变为终身学习;从过去学业务知识为主转变为业务知识与人文科学兼学;从过去以应付考试、单纯追求分数为主转变为以提高素质、指导工作为主。
2.在真学、真信、真用上下功夫。真学,就是静下心来,认真读书,刻苦钻研,开动脑筋,深入思考,努力掌握理论和专业知识;真信,就是真心相信科学理论,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真用,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提高运用理论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一专多能,更好地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不仅要努力掌握本职工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还要广泛涉猎其他各门学科,做到一专多能,使自己不但在思想政治觉悟上高于一般群众,而且要在文化修养、业务技能和工作业绩上高于一般群众,从而更加有效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4.党员干部做学习的表率。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不仅要比
普通党员多学一点、学好一点,而且要进一步端正学风,在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工作实践上成为党员的表率;在边学边整边改、促进主观世界改造上成为党员的表率;在继承和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深入发展上成为党员的表率。
5.在学习效果上注重结果。衡量党员学习成效之大小,不仅要看听了多少课,读了多少书,参加了多少次学习,而且要看学习是否真正投入,能否入脑入心,能否反馈质疑。同时要看各项任务的完成,多种困难问题的解决,效益效率的提高,人的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是否形成了新理念,产生了新思路、新方法。
二、学习内容
1.党的基本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现、党史党建及党的基本知识。
2.党的基本纲领、基本路线和基本经验:党章、党的重要会议文件、重要决议和决定、党的纪律及规章制度、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等。
3.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改革开放政策、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十一五”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事政治、党的阶段性中心任务、目标、要求等。
4.经济、法律和业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现代科技知识、法律法规、岗位业务知识。
5.管理科学:经济管理、人才管理、公共管理、领导艺术与方法。
6.省情民情:历史、地理、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民情风俗。
三、学习形式
1.上好党课。根据一定时期的中心学习内容,安排上级领导或专家学者做集中学习辅导。党课辅导要注重启发式,努力做倒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增强吸引力。
2.集中学习和讨论。支部或党小组组织党员进行集体学习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党员队伍建设十项制度
       党员学习制度
       优秀共产党员具备条件
       民主评议党员制度
       社区党员志愿者服务制度
       机关事业单位不合格党员主要表现
       机关共产党员先进性标准要求
       民主评议党员考核表
       服务型政府建设制度
       公司车辆管理制度
     
    电器有限公司项目投资可行性报告
    品牌包装设计毕业论文
    七大亮点解析新义务教育法
    规范化建设安排意见
    选准着力点强化四个能力
    领导世界环境日讲话
    小学生环保教育教学打算范文
    读巴金随想录的个人感想
    医药卫生改革讲话
    年组织会议讲话
    为党员建立精神食粮工作方案
    加强流动党员管控实施意见
    加强企业党员建设意见
    党员志愿者服务安排意见
    做好党员培训工作安排意见
    党员培训工作情况报告
    党员教育整改工作总结
    关爱党员干部管理工作意见
    关爱党员干部工作指导意见
    在党员干部工作会讲话
    党员管理制度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