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意见 >> 安全生产意见 >> 正文
县小春生产意见

,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加强领导,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认真研究部署,并采取有力措施,强化目标责任,狠抓落实,按质按量完成2009年小春生产各项任务。
  (二)突出重点,促进农业优势产业和重点产业发展
  1、早青豆类种植:以大庄、妥甸、法脿等乡镇为重点,推广无公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抓好14000亩早青蚕豆和6000亩早豌豆示范种植。各乡镇、各部门要不断总结经验,以市场为依托,积极寻求订单和项目,制定措施,抓住节令,不断提升早青豆类种植的科技水平和产品质量,使之发挥更好的效益。
  2、反季马铃薯种植:以妥甸、嘉、法脿、爱尼山等乡镇为重点,力争种植2800亩。
  3、青椒种植:利用低热河谷自然资源,引导农民种植青椒1500亩,有关部门和乡镇要早计划,早布置,早落实。
  4、冬早玉米种植:充分利用马龙河、太河江等低热河谷地区的光热资源优势,引导农民种植冬早玉米3000亩,有关部门和乡镇要及早计划,抓好落实。
  5、冬萝卜种植:以妥甸、嘉、法脿等乡镇为重点,抓好2000亩萝卜种植。
  6、油料种植:以妥甸、大庄、嘉、法脿等乡镇为重点,抓好10000亩油料种植,不断提高种植科技含量和产品加工质量。
  7、优质生态茶园建设:围绕白竹山15000亩优质生态茶园建设和5000亩无公害高产示范样板建设为目标,抓好6000亩老茶园中低产综合改造工作。
  8、优质桑园建设:抓好现有桑园的管理工作,低产桑园改造3000亩,加强栽桑农户的栽桑养蚕技术培训,提高科技含量和产品质量,实现栽桑养蚕相结合,社会化服务相配套。
  (三)强化新优品种推广
  以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努力改善农作物品种质量,进一步优化农作物品种结构。
  油菜重点推广花油3号、花油6号、a35等品种;小麦重点推广选188、云麦42、西幅7号等品种;蚕豆重点推广楚豆3号、大姚龙街蚕豆等新优品种;早青包谷重点推广金凤5号等新优品种,全县油菜、小麦、蚕豆良种覆盖率力争达95%以上。
  (四)狠抓示范样板
  立足优势,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突出重点,以典型引路,择优抓好示范样板。
  1、早青豆类种植示范样板:以大庄、妥甸、法脿等乡镇为重点,每个乡镇抓好1000亩早青蚕豆高产栽培示范样板,300亩早青豌豆高产示范样板。
责任单位:县农业局、相关乡镇人民政府。
  2、冬早玉米种植示范样板:以妥甸、大庄、安龙堡、大麦地、爱尼山等乡镇为重点,每个乡镇抓好200亩高产栽培示范样板。
责任单位:县农业局、相关乡镇人民政府。
  3、萝卜种植示范样板:以妥甸、嘉、法脿等乡镇为重点,抓好200亩高产示范优质萝卜种植示范样板。
责任单位:县农业局、相关乡镇人民政府。
  4、优质冬早蔬菜种植示范,以大麦地乡、妥甸镇、大庄镇、爱尼山乡为重点,每个乡镇抓好500亩高产栽培示范样板。
责任单位:县农业局、相关乡镇人民政府。
  (五)继续抓好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
  牢固树立品牌和质量意识,抓住机遇,继续抓好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积极发展绿色食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
  (六)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高稳农田(地)建设
  以改善田(地)间灌溉条件和加速中低产田(地)改造为重点,抓好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县长对交通安全提出七点要求
       文化文体产业安全生产要点
       公路局度治安全意见
       倡导诚信经营营造安全消费环境启…
       开展食品安全综合整治联合执法统…
       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实施意…
       强化道路交通安全监管意见
       促进生产保证市场供应维护副食品…
       药品安全监管意见
       安全生产意见
     
    春天送你一首诗广场诗歌音乐会主…
    建设局行风建设典型经验材料
    当选市长后讲话
    农业局总结
    开放型经济暨工业经济会议讲话
    学习管理章程心得体会
    坚持科学发展观 加快解决三农问题
    工商局职员恪尽职守演讲稿
    和谐演讲奏响和谐乐章
    融资与企业价值
    切实抓好大春生产作出指导意
    农业小春生产计划
    晃县小记读后感
    民政局小春生产整治意见
    县小康进程分析
    县小水电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
    县小城镇建设存问题及对策浅
    浦江县小学教育考察团赴温州
    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会议
    农业农村和大春生产现场会讲
    安全生产意见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