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意见 >> 学校工作意见 >> 正文
学校文化建设意见

学校文化建设意见 **县关于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创设文明、健康、人文、和谐的校园环境,切实加强我县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提高学校文化建设水平,为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创设优良人文环境与和谐发展氛围。
二、总体目标
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体现个性、促进发展”的要求,积极开展各种活动,丰富学校文化内涵,努力构建具有特色的学校文化体系,全面提升我县学校文化品位。
三、内容和要求
(一)创设良好环境,着力建设学校物质文化。
1、科学规划学校“两图”。大到主体建筑,小到角角落落都要全面规划设计、精心斟酌取舍,使其更加科学、合理。
2、精心设计校园人文景观。要充分利用精美的雕饰、特色性的标志牌、人本化的警示语、优美的画廊,营造浓厚的学校文化氛围,使校园内的一场一所、一砖一石、一草一木都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
3、加强学校文化阵地建设。一是开辟内容新颖、教育性强、富有时代特色的阅报栏、黑板报、图书角、德育角、文化长廊;二要建设好图书室、阅览室、团队活动室、德育展览室、校史展览室等思想、文化教育阵地;三是办好校园网、校刊、校报;四是开通校园广播。
4、加大校园环境整治力度。要积极创造条件在校园内栽花种草,绿化、美化校园,使整个校园干净、整洁、美观、有序。
(二)培育优良校风,建设学校精神文化。
1、营造良好学校风气。要把学校办学理念与育人目标、办学特色与办学策略内化在校风(包括领导作风、教风和学风)之中,培育学校办学传统与特色,使之成为学校的灵魂与动力。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一是通过开展“感动**教育人物”的评选学习活动,增强广大人民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和学校价值观;二是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以丰富的学识和诲人不倦的精神,树立令学生信服的师表形象。
3、积极开展各类教育活动。一是抓好新生的入学教育,借助校史、学生手册、校训、校歌、校徽等载体,使刚入校的学生体会学校精神文化的魅力,萌生爱校之情;二是树立学校先进典型,影响教育学生。如开展“新三好学生”和“校园十星”评选活动,激励师生自觉按照学校倡导的人生观、价值规范自已的言行。
(三)以人为本,规范学校制度文化。
1、加强学校民主管理。要规范和健全教代会、行政会、党员会、团代会和少代会制度,积极推动校务公开,充分发挥党支部、工会、教研组、学生会、团委、少先队的功能和作用。
2、健全规范学校管理制度。注重学校人本化管理,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科学合理、能客观公正反映师生工作学习情况的评价体系,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
3、强化综治及安全工作。一是建立人防、物防、技防于一体的校园安全防控体系;二是加强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三是建立与公安机关、工商、卫生等部门的治安联防工作机制,净化学校周边环境。
(四)以活动为载体,丰富学校行为文化。
1、丰富学校教育内容。一是充分利用法定节日、传统节日、升旗仪式、集会等形式,定期举办开展丰富多彩的爱心教育活动;二是举办不同形式的文化节、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书画展、小制作比赛、科普作品展览等各种融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活动,丰

[1] [2] 下一页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水务局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
       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意见
       中学干部队伍作风整顿活动查找问…
       小学英语教学实施意见
       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学创树主题…
       学校最新师德建设年活动实施意见
       普高毕业生就业实施意见
       教育局深化依法治校实施意见
       中职学校专业建设意见
       寄宿制学校完善卫生管理意见
     
    医院第职代会工会会员代表大会闭…
    邮政企业提高服务质量几点体会
    党费收缴管理和使用意见
    大学生对银行aa+级以上客户调查…
    人事部门领导竞聘演讲
    学小学少先队总结
    江苏三校教育考察报告
    以科学发展观推进新疆油田发展构…
    市招商局思路
    六十寿辰主持词
    文化与旅游发展工作要点
    中小学校舍收费优惠实施意见
    加强春季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意
    古镇文化价值的开发与提升研
    廉政文化进农村工作意见
    学校安全督查情况报告
    提高学校安全管理水平工作意
    党委加快文化建设实施工作意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监控
    文化旅游宜居区建设计划
    学校工作意见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