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意见 >> 工作安排意见 >> 正文
城管局评政风行风安排意见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指导思想;评议对象;评议内容;评议方法、时间和步骤;几点要求这几个方面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思想认识方面;组织领导方面;工作举措方面;工作成效方面;动员部署阶段;检查整改阶段;总结评议阶段;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突出重点,注重结合;加强督查,务求实效;总结经验,健全机制等,具体材料请详见下文:
为认真贯彻市委十届三次全会和市纪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切实加强城市管理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努力推动“七难问题”之办事难、清洁杭州、行路停车难等问题的破解,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区城管办党委决定在系统机关及基层各单位开展“评政风行风、促难题破解”活动,现拟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方针,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动和依靠社会各界对城管办机关及基层各单位广泛开展民主评议,以评促改,以评促建,推动各支部以最大决心、最实举措、最好作风、最强合力,破解“七难问题”之办事难、清洁杭州、行路停车难等问题,为顺利完成难题破解专项活动各项任务提供优良的作风保证。

二、评议对象

纳入本次活动的对象是:区城管办机关及基层各单位。

三、评议内容

(一)思想认识方面:机关及基层各单位能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充分认识破解“七难问题”的重要意义,切实把“七难问题”之办事难、清洁杭州、行路停车难问题破解摆上城市管理工作的突出位置,能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带着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的重大责任去破解难题。

(二)组织领导方面:机关及基层各单位主要领导能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亲自抓、负总责,及时研究解决难题破解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机关及基层各单位牵头部门能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加强工作力量,完善工作制度,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加强组织协调,积极推动系统机关及基层各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到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形成整体合力。

(三)工作举措方面:能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按照市、区上级领导部门明确的本单位工作内容和要求,认真负责,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工作和服务,努力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四)工作成效方面:本单位主抓的今年“七难问题”之办事难、清洁杭州、行路停车难等问题破解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人民群众对本单位工作的满意度得到提升。

四、评议方法、时间和步骤

本次“评促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时间约9个月,11月底前结束。

(一)动员部署阶段(20*年3月至4月)

机关及基层各单位要结合区委、区政府提出的“破七难”目标要求,制定具体实施意见,组织做好动员部署工作。

机关及基层各单位要结合单位实际,组织建立“评促活动”领导机构,明确具体责任部门,制定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确定工作目标和要求,同时将实施方案报区城管办党委。

通过召开动员会、座谈会、通报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层层发动,努力营造“评促活动”的浓厚氛围,使本单位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各级领导充分认识“评促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觉投入到“评促活动”中去。同时,要积极发挥社会各界的舆论监督作用,广泛发动城市管理工作服务对象积极参与,使整个活动在广大群众的支持、参与、监督下,健康有序地进行。

(二)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街道加强信息公开安排意见
       家电下乡安排意见
       重信重访治理安排意见
       电信局电信共青团意见
       民主评议党员管理意见
       经贸局增收节支实施意见
       教育局国防教育实施意见
       市委督促检查意见
       政府领导干部实绩考核意见
       国土局盐化工业建设意见
     
    读小抄写员的个人领悟
    充分运用金财工程积极推进乡镇财…
    学校度报告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搞好人大宣…
    重阳节的短信22
    经理助理
    学校财务管治自查报告
    当选团委员就职演讲
    初中毕业生教育招生意见
    全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训班讲…
    监管局信息公开年终报告
    公开招考城管协管员报名登记
    城管局发展党员教育交流材料
    城管局发展文明城市交流材料
    城管局党委帮扶交流材料
    城管局激励帮扶交流材料
    房管局年度工作交流
    质监局评议教育整治方案
    城管局加快大接访活动发展方
    城管执法管理研究材料
    工作安排意见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