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意见 >> 农村工作意见 >> 正文
社会主义新农村金融发展意见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总体要求、主要措施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加快金融知识普及,更新金融支农理念、健全农金组织体系,建立支农长效机制、拓宽资金供应渠道,拓展创业贷款种类、创新农村金融产品,支持支柱产业发展、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促进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农村信贷结构,改善金融信用环境、构建信用担保体系,构筑风险分散机制、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支持农民技能培训等,具体材料请详见下文: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市属、驻市各单位:
  为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在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提高服务水平,增加有效信贷投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就全市金融机构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金融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增加有效信贷投入为目标,以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为载体,按照“实事求是、突出重点、循序渐进、务求实效”的原则,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举全系统之力,围绕“五新一好”,全力支持新农村建设,支持现代农业大发展、农村面貌大变化、农民生活大改善。21代写秘书网
  二、主要措施
  1、加快金融知识普及,更新金融支农理念。各金融机构要针对广大农村,宣传金融方针政策,普及涉农金融知识。人民银行每年要组织金融机构联合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各涉农金融机构要结合当前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做好金融服务宣传。各涉农金融机构要树立新的农村金融发展观和作为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不断更新支农理念,找准市场定位和职能定位,稳定和完善农村营业网点,消除农村金融服务盲区;树立新的农贷风险观,根据实际情况对农业贷款的风险程度进行综合分析,使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更加贴近农民、贴近农村、贴近农业。 
  2、健全农金组织体系,建立支农长效机制。要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功能,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工企业的支持力度,积极支持订单农业和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积极开办农业小企业贷款和小额担保贷款业务。同时,积极争取政策,开发政策性金融新产品,大力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进一步激活商业性金融,发挥涉农金融机构的支农作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进一步落实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政策措施,及时足额返还营业税等额补助,并大力帮助和支持农信社做好不良贷款“双降”工作,确保农信社按期兑付央行专项票据,要支持农信社做强做大,增强其支农实力。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中央的政策要求,在财政资金中安排部分资金,用于支农贴息和呆账损失弥补。
  要引进和发展农业保险机构,积极筹建政策性保险机构,引导建立农村互助保险组织,大力开办农业保险业务,降低农业生产风险。要加快建设担保体系,切实解决涉农企业贷款和农民大额贷款担保难问题。完善财税支持方式,采用财政补助和贷款优惠等方式,引导各经济成份投资农业,鼓励和扶持各类工商业进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3、拓宽资金供应渠道,拓展创业贷款种类。改革和完善以政府投资为引导,农村直接融资为主体,信贷融资为支撑的多层次农村投融资体系,扩充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来源。银监部门要出台地方性民间融资指引,积极争取政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民政局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
       农村环境保护发展意见
       农村发展集体经济意见
       村级统一核算指导意见
       民政局加强农村改革整治意见
       农村加强教育发展意见
       农村财政管理改革意见
       农村开展干部教育实施意见
       政府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意见
       地方城市农村农业意见
     
    市药监系统稽查会议讲话
    劳动者国庆60周年组诗征文家人
    牢记安全重责点燃创业梦想
    自来水厂职工年终总结
    行政治理部经理岗位竞聘报告
    民主生活会创先争优制度
    检察院政工科年终总结
    民营企业党旗红
    邮政档案保密制度
    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实施办法
    残疾人社会保障服务工作方案
    社会跨越发展工作意见
    推进社会管理工作意见
    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方案
    社会救助工作责任管理办法
    社会治安综合整顿工作汇报
    经济和社会建设工作安排意见
    建设小康社会监测工作报告
    节水型社会建设意见
    构建社会救助网络工作意见
    农村工作意见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