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意见 >> 教育工作意见 >> 正文
农村党员管理教育意见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民主评议党员和每月的农村“两委”联席例会紧密结合起来;流动党员必须每半年给支部寄一次政治思想、工作业绩的汇报材料;每次评议前,先由党员陈述自己的政治思想、政治学习情况、双带情况(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工作业绩及存在不足等;年终,乡党委组织大规模的挂牌仪式,几个方面对农村党员管理教育意见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党员挂牌活动和支部建设结合起来、具体材料请详见:
党的先进性是党的生命线;是党的建设的根基。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要积极探索党员教育、管理、监督的新机制,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促进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处处显示一个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从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础工程。因此,加强农村党员教育,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是我们当前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也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政治任务。
   当前,农村党员教育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突出表现是:(一)农村基层组织对党员进行先进性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到位,平时对一般党员同志漠不关心,放松了对党员的管理教育。(二)市场经济的趋利性,使党员宗旨意识淡化,增加了对党员进行先进性教育的难度。(三)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内容、形式没有新的突破,没有形成真正长效的制约激励机制,没有一个好的活动平台。因此,在全党即将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时候,我们必须创新思路,认真探索研究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新形式、新办法、新机制。    那么,如何经常性使党员受到教育、如何建立动态的党员教育新体系、如何使党员的先进性受到群众监督、如何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如何增强党员的自我教育能力、如何激活组织中的每个“细胞”、如何使党员有一种新的荣誉感、责任感和压力感、如何使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党的组织生活及农村联席例会紧密结合、如何使党员先进性教育和支部班子建设紧密结合、如何通过党员先进性教育,使广大群众有一种“向心力”,使党组织有一种吸引力,这便是我们探索研究党员先进性教育应该紧扣的主题。按照这个思路,经常性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年终给党员挂牌活动不失是一种新办法、新机制。封丘县城关乡党委根据当前新形势,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开展了民主评议党员给党员分格次挂牌的活动,制订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其主要做法是:
   一、民主评议党员和每月的农村“两委”联席例会紧密结合起来
   每季末的联席例会为党员评议日,即每年的3月、6月、9月、12月的28日为民主评议党员日,其中前三次为小评,在前xxxx的基础上,12月28日为总评日。这样确保了党员教育的制度化,确保了党员经常性受到教育,建立了动态的党员教育新体系。
   二、流动党员必须每半年给支部寄一次政治思想、工作业绩的汇报材料
   每年的6月20日、12月20日前必须将材料寄到村支部,否则,年终不得评为“优秀党员”;一年未寄一次材料的,年终视为“不合格党员”,这样加强了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
   三、每次评议前,先由党员陈述自己的政治思想、政治学习情况、双带情况(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工作业绩及存在不足等
   由全体党员结合每位同志的平时表现,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按照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的具体标准进行测评、每次测评结果要张榜公布,使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区域地方教育局创优意见
       高校教育建设改革若干意见
       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安排意见
       普高完善体制改革实施意见
       乡镇党员深化教育培训意见
       教育局深化初中招生管理意见
       民政局开展换届选举部署讲话
       教育局加强技能管理意见
       民政局加强教育督导发展意见
       党委干部培训教育意见
     
    广告专业生见习工作汇报
    普通话世界上最美语言
    院校党员干部开展警示教育活动方…
    乡镇党费收缴管理总结
    基础教育课程领导力提升计划
    监察局加强安全治理总结
    司法局科学发展观演讲稿
    地震局年终总结
    司法推进调解完善意见
    十六届六中全会学习心得—发展是…
    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方案
    为党员建立精神食粮工作方案
    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方案
    争创农村公路示范县工作方案
    农村医疗救助工作规则
    改善农村支付环境管理办法
    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管理办法
    农村社保实施工作意见
    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代表实施
    农村党建保障机制发展实施意
    教育工作意见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