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意见 >> 工作指导意见 >> 正文
上党镇民政意见

上党镇2009年民政工作意见 上党镇2009年民政工作意见

各村、企事业单位、机关各部门:
为了切实做好我镇本年度的民政工作,细化措施,深化改革,维护社会稳定,保障我镇两个文明建设的健康有序发展,根据上级和镇党委、政府对全年工作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现提出以下工作意见:
一、 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第十二次全国民政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抓住重点,破解难点,争创亮点, 着力打造“爱心民政”,不断健全完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切实提高社会保障工作水平。同时,紧紧围绕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年度工作目标开展工作,努力使新时期民政工作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节奏,从而更好地为“两率先”服务。
二、双拥优抚工作
今年我们将继续坚持“以双拥促优抚,以优抚促双拥”的方针,深入贯彻落实《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实现“三老”优抚对象“生活超人均,住房无危破,医疗有保障”的目标。以保障现役军人及“三老”优抚对象的基本权益为切入点,落实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保证义务兵家属优待金的政策兑现,巩固“三老”优抚对象优待抚恤金、定补“两金合一”按月由银行发放的改革成果。推进重点优抚对象综合保障体系,筹措经费,将全镇“三老”优抚对象纳入大病医疗保险范围,缓解“三老”优抚对象医疗难题。进一步扩大优抚致富工程成果,以铜涵优抚基地为示范点,进一步增加结对帮扶的困难优抚对象,有针对性地分类指导,培植典型,整体推进,帮助困难优抚对象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三、关注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社会
1、农村低保工作:加强城乡低保的规范管理、动态管理,力争实现低保对象“一户一档”、计算机备案信息化管理模式。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并逐步扩大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保证镇级农村低保资金配套足额发放,并按照上级要求,建立低保标准增长机制。年末将对全镇的低保对象进行年度审核,对因家庭生活水平提高不符合原有享受水平或不再符合享受低保条件的低保户的低保补助标准进行了核减或清理,同时对符合低保条件的新困难群众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该进的进,该出的出。
2、灾害救助工作:建立健全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和指挥体系、应急预案体系、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及自然灾害发生后的社会动员机制,以村为单位,明确专人负责,建立灾情信息紧急报告制度,做好春荒、冬令救灾救济的调查、公示、汇总、上报工作。
3、结对帮扶工作:今年将继续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努力做好我镇困难弱势群体的扶贫帮扶工作,在总结09年帮扶75户的经验的基础上,认真落实调查摸底、建立档案、汇总上报、联系等工作,并同时认真落实帮扶措施,挂钩结对,分别采取资金扶持、项目扶持、技能培训等手段进行帮扶。
4、临救安抚工作:按照上级要求,上半年完成《临时救助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原则上实行每月(20日)一次的社会临救办法,认真组织调度救助资金,确保这项工作的持续正常进行,使临时陷入困境的群众得到社会的帮助。
四、做好五保对象供养工作
一方面,认真宣传和贯彻落实国务院制定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和区政府新出台的《丹徒区农村五保供养条例实施细则》,建立完善我镇新型农村五保供养机制,做到“应保尽保、按标施保”。另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做好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
       开展度民主评议党员意见
       开展夏季严打整治集中行动意见
       深化家园护卫行动意见
       党委系统信息意见
       实施地统计意见
       大力发展农业旅游意见
       加快旅游业发展意见
       秋冬种意见
       贯彻中华共和国公务员法方案意见
     
    区域文化产业调查研究报告
    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之做勤政廉洁…
    办公室个人总结
    八荣八耻心得体会
    倾力打造园区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
    工商局长年政治业务培训动员
    建材物资供应工作方案
    教育局加强学校德育发展计划
    抗震自救小学老师事迹材料
    村干部个人年终总结
    市工商行政治理局局长上党课
    乡镇民主管理经验材料
    学生党员给新生班级入党申请
    镇民办学校安全治理办法
    镇民办学校安全管理办法
    乡镇民生管理建设计划
    县以上党委组中心组十六届五
    乡镇民兵组织整顿总结
    乡镇民兵组织总结
    乡镇民政总结
    工作指导意见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