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计划 >> 团委工作计划 >> 正文
中学团委学年计划

市三中团委2006----2007学年工作计划
 2006年校团委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密团结在党组织的四周,服从领导,服从分配,果断完成上级党、团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充分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本学期主要以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礼仪教育为重点,紧紧围绕学校的工作中心,团结、领导全校青年团员以及少先队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扎实有效地搞好团队工作,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具体方案如下:[文章-https://帮您找文章]

(一)强化宣传阵地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1、与全体语文组老师配合,全校总动员办好校报《红杏园》。

2、条件答应的情况下,重新开播校园广播,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发展他们的个人特长、爱好。

3、加强与新闻媒体单位的联系,调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组建学校的写作宣传队伍,充分发挥可利用资源,加大对学校的宣传力度,积极树立学校自身形象。

 4、充分利用板报,围绕当前校内外的重点、热点问题或者是重大时事纪念日等契机,每月组织各班级的主题板报评选,这样既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又能起到宣传教育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全面素质。

 5、积极与校外有关单位联合开展有关活动,使活动有开展、有意义、有实惠。

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加强学校的宣传工作,使宣传阵地的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正常化。

(二)加强团队建设,增强团员意识,进行团员先进性教育

1、加强八、九年级团支部队伍建设。本学期,将对各班团支部进行量化考核,对于积极组织同学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在班级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同学、老师反映良好的将予以表彰,并授予“优秀团支部”称号。

2、七年级少先队组织建设不放松,成立中队委。根据七年级学生积极性高、参与意识强等特点,组织中队活动,培养他们的集体感和凝聚力。并对此进行阶段性总结表彰。

3、重视新团员的培养,老团员的教育工作。利用“十·一”、“一二九”等重大纪念日进行团课培训,爱国主义教育,社会荣辱观教育等一系列活动。

4、开展团队知识、规范知识、生活常识等知识竞赛,培养“学习型”团队员,提高学生的认知,提高学生的素养;开展“我是团员,我该怎样做?”的讨论、征文评选活动,切实增强团员青年的团员意识,提高熟悉水平,能自觉地做好示范带头作用。

(三)、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心理健康的中学生。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现在学生的心理较前发生了很大变化。近年来,全国都普遍重视起了学生心理不健康的这一问题。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老师与家长平时缺乏与学生交流,加之出现问题时对青少年学生心理疏导不及时而引发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为此,本学期,团委将加大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身体健康、心理健全的中学生。

l、设立心理咨询信箱,解答学生咨询的心理问题,并在校报(广播)等宣传阵地开设专栏,将学生中存在的典型的心理健康问题予以分析、疏导、教育。

2、向学生提供国内心理咨询热线,进一步拓宽学生心理咨询渠道。有的学生顾于面子,有问题不向父母、老师请教,而往往愿意诉之于生疏人,不见面的人,为此,我们向他们提供国内知名的心理咨询热线,拓宽他们咨询渠道,以便更好的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3、随时了解、把握学生心理动态。本学期,我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煤矿团委要点
       电力团委总结及计划
       乡级团委二00六年计划
       公司团委安排
       沙漠运输公司共青团委度要点
       大学团委青工部计划
       共青团委思路
       200年团委思路
       200团委计划
       中学团委200年计划
     
    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班开班动员会讲…
    壮大陶瓷工业调查与思考
    有关中学生消费理念的调查小结范…
    公用事业单位计划
    冬日无闲服务活动工作方案
    母亲节国旗下讲话稿
    爱因你而延伸—母亲节护士节升旗…
    重点工业投入项目财政资金扶持实…
    人才实施意见
    水电项目部冬春连战劳动竞赛动员…
    提高中学教育质量工作意见
    中学生辅导教学站规划建设意
    中学学籍管理实施工作意见
    县团委书记竞竞聘演讲
    总理和中学师生的交会流
    中学教职工代表大会研讨稿
    县实验中学创建平安校园纪实
    院团委对外调查表
    公司团委活动表扬信
    中学致学生家长一封信
    团委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