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计划 >> 幼儿园工作计划 >> 正文
幼儿园党支部思绪

全面贯彻党的 大精神,坚持以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全园中心工作;以“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动为载体,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扎实促进幼儿园的品牌与特色建设;深入开展社区文明共建、志愿者服务活动中,构筑和谐幼儿园、和谐家庭与和谐社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一)加强幼儿园的政治思想工作。

1聚焦师德。全体教师努力实践老师是幼儿学习的道德书籍。支部要加大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弘扬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乐于奉献的师德风尚。采用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通读文件与专题研讨相结合、学习理论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形式,把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引向深入,增强教职工的事业心,提高教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聚焦社会主义荣辱观。开展“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系列学习教育。提升教职工道德素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人民满意的好教师。

3聚焦学习型团队。健全和完善中心组学习制度、制定个人学习计划。此基础上开展教师读书沙龙活动。

4聚焦“高兴、放心、凝聚、覆盖”主题。开展“三结对”与社区、家庭、教职工结对)三服务”服务社区、服务职工、服务幼儿)帮困助学”12名贫困学生与幼儿)等志愿者活动。

(二)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带头实干谋发展,1党员形象工程”努力做到带头学习讲党性。带头创新建佳绩,带头服务比奉献,带头自律树形象,让广大党员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发挥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

保持一个季度对党员进行一次党课教育,2三会一课”制度。坚持并活跃党小组的活动。组织一次有意义的党日活动;坚持一个学期开好一次党员民主生活会,一个年度开好二次班子民主生活会;并在年末评选出10%的优秀党员,以进一步完善党员管理,党员活动和党员考评制度。

发挥党员中层干部的骨干作用,3战斗堡垒作用。探索幼儿园的办园体制改期过程中。形成一级抓一级的局面,使中层干部在各自的工作中更好地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积极稳妥地推进人事体制改革。

突出时代特征,4党员发展工作。严格执行新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严守民主推荐制、预审制、发展公示制、讨论票决制、责任追究制、跟踪教育制,做好二名发展对象入党和一名预备党员转正的工作。

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5积极分子培养考察。推行培养联系人责任制、培训考核制。推选入党意愿强烈、政治素质好,业务钻,作风正的同志,参加党的基本知识培训班学习。

(三)加强党员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师德风范上树立一面旗帜,1一个党员一面旗”党员必须围绕幼儿园教育教学这一中心工作。教学业务上创出一块牌子,行为规范上做出一个样子。

帮助指导对象在论文撰写、教学展示活动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与业务能力。2手拉手、结对子”活动。党员有重点指导培养12名教职工的任务。

并促进自我专业能力的提高。3党员听评课”党员教学活动设计”等活动。使党员成为教学实践、课题研究的先行者和排头兵。

(四)加强幼儿园党风行风建设。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

以德正己”开展示范和警示教育,1崇廉修德。不断增强党员干部廉洁务实的意识。实际工作中,凡要求群众做到事情,党员干部自己要率先垂范,凡要求群众不做的事情,党员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自己绝不越“雷池”一步。

通过“校务公开”行风评议”民主恳谈会”园长信箱、访谈日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没有了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度民政安排意见
       县民政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民政局工委党建要点
       民政基本思路
       县民政局党风廉政建设实施意见
       民政局年计划
       年民政基本思路计划
       民政局市民政计划
       市民政局总结及计划
       区民政局双拥计划
     
    公司成本治理考核办法
    上海虹口高级中学高一3班班级活动…
    街道文化产业建设现状交流
    党员联系群众实施方案
    工商分局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总…
    全区三个文明建设总结表彰大会上…
    电影美丽的大脚的感悟
    卫生工作评议会议讲话
    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政府…
    政治思想教育实施意见
    农村幼儿教育发展工作报告
    幼儿园食品安检工作总结
    幼儿教育笔记培养良好学习习
    县机关一类幼儿园发展概况
    幼儿园道德建设整治方案
    幼儿教师挫折心理调查研究报
    幼儿园项目考察的报告
    幼儿园中班教案春天真漂亮
    幼儿园优秀教案懒惰小蜗牛
    幼儿园小班教案为小马造树林
    幼儿园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