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材料 >> 学习材料 >> 正文
申论材料

省)博士后,作为呼吸机使用方面的专门人才,她最先请战支援北京佑安医院。她结婚的第一天就到了佑安医院。第二天,她还没踏进医院的门,又作为卫生部督导组专家,奔赴内蒙古疫区,到5月16日仍未返京。
14、在这次抗“非典”斗争中,北京市有15名医务工作者在防治“非典”工作中因擅离职守、临危退缩受到不同处理。
15、5月5日,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卫生局副局长张普善因在防治“非典”工作中操劳过度而献出了年仅42岁的宝贵生命,人事部已追授张普善为“人民满足的公务员”荣誉称号。
16、为防止“非典”扩散,包括首都机场安检员、隔离区外的值勤民警、出租车司机在内的北京人在各自岗位上认真把好每一关。
17、广西省岑溪市市一名卫生院院长因在“非典”防治工作中措施不力而被免职。
18、5月5日,内蒙古巴彦卓尔盟临河市“非典”患者李松因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和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正式逮捕。
(二)请用150字的篇幅,概括给定资料反映的主要内容。
1.示范答案
所给资料反映了我国广州、北京等地突发“非典”疫情时以广大医护人员为代表的国家公职人员敬业爱业,表现了从事本职业所必须具备的优良品质和献身精神。也反映了有的医务工作者因擅离职守、临危退缩而受到处理,内蒙古巴彦卓尔盟临河市“非典”病人李松因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和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逮捕等情况。从而说明了人才是树、道德是根的道理。
评析
考生概述了所给资料反映的主要内容,突出叙述了我国广州、北京等地突发“非典”疫情时以广大医护人员为代表的国家公职人员敬业爱业,表现了从事本职业所必须具备的优良品质和献身精神。并进而说明了人才是树、道德是根的道理。文字简练,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应当得高分。
(三)以普通老百姓的身份,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写出阅读给定资料后的感想。文字要通顺,要有条理。
1.示范答案
古人云,“路遥知马力,动荡识英雄”。这话一点不假。
去冬今春,我国广州、香港、北京等地发生了非典型肺炎这一传染性极强的疾病。面对突发的“非典”疫情,以钟南山、叶欣、邓练贤、李晓红为代表的绝大多数医护人员和以张普善为代表的绝大多数公务员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大力发扬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和骄傲!为防止“非典”扩散,包括首都机场安检员、隔离区外的值勤民警、出租车司机在内的北京人在各自岗位上都认真把好每一道关口,他们是中华民族的好儿女!而极少数医务工作者却擅离职守,临危退缩,他们是可耻的逃兵!身为医生的“非典”患者李松则因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和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逮捕,其表现何等恶劣!
自己虽然只是一个普通公民,但是非好坏还是分得清的。我一定要向以钟南山为代表的绝大多数医护人员和以张普善为代表的绝大多数公务员学习,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识大体,顾大局,争取做一个好公民。
2.评析
考生以普通老百姓的身份,概述了以钟南山为代表的绝大多数医护人员和以张普善为代表的绝大多数公务员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大力发扬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的感人事迹,称赞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和骄傲!批判了极少数医务工作者的擅离职守和临危退缩行为,说他们是可耻的逃兵!并对身为医生的“非典”患者李松十分痛恨,说他表现何等恶劣!并进而联系自身实际,说“自己虽然只是一个普通公民,但是非好坏还是分得清的”,“一定要向以钟

南山为代表的绝大多数医护人员和以张普善为代表的绝大多数公务员学习,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识大体,顾大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树立科学发展观发展壮大镇村经济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五原则
       和谐教育材料
       申论限制条件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必须和改进机…
       重视细节塑造辉煌
       先进性教育活动经验介绍
       最新申论能力总结概括能力
       洛阳综合黄页号码簿热销中
       市第十六届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须…
     
    牢记两个务必做合格公仆
    乡镇十五及回顾十一五及思路
    县委干部就职演讲
    检察院强化解放思想交流材料
    社区党建培训心得体会
    物业局发展价格管理计划
    农村深化宅基地管理意见
    九年级历史下学期教学计划
    教育局开展创先争优总结
    街道办事处计划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申论模拟试题0附参考答案
    申论限制条件
    最新申论能力总结概括能力
    残疾人学习社会理论材料
    公务员考试申论押题
    学习材料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