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材料 >> 学习材料 >> 正文
公开选拔领导公共科目模拟试题

  b.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产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特有的需要
  d.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15.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表现为()。
  a.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
  b.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标
  c.前者是内容,后者是形式
  d.二者互为条件、相互依靠
  16.在我国,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和优势,主要是通过()。
  a.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量的优势体现出来
  b.国有大型企业和企业集

团的规模和实力体现出来
  c.对经济发展的控制力和其市场竞争力体现出来
  d.国家对市场活动的正确指导和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现出来
  17.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组成部分,这意味着()。
  a.它们的社会经济性质是一样的
  b.它们对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是相同的
  c.它们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是平等的
  d.政府对它们的政策是一致的
  1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谁提出的?()
  a.马克思
  b.恩格斯
  c.毛泽东
  d.邓小平
  19.一二九运动发生于()年。
  a.1934
  b.1935
  c.1936
  d.1937
  20.我国科技工作的基本方针是()。
  a.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b.科技以人为本
  c.大力发展高新科技
  d.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二、多项选择题(下面每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个正确,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写在括号内,每题1.5分,共30分)
  l.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有()。
  a.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
  b.近代的机械唯物主义
  c.辩证的唯物主义
  d.庸俗的唯物主义
  2.马克思主义熟悉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它强调()。
  a.人们在改造世界活动中熟悉世界
  b.实践是熟悉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d.熟悉有能动性,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3.“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观点()。
  a.颠倒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b.把理论当成实践的来源和动力
  c.揭示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d.肯定了理论对实践的反作用
  4.熟悉运动所以要经过实践一熟悉一再实践一再熟悉的多次反复,是因为()。
  a.事物矛盾的暴露有个过程
  b.事物本身的复杂性
  c.熟悉本身的复杂性
  d.人类熟悉能力的有限性
  5.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作用是()。
  a.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b.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c.社会形态更替的杠杆
  d.迫使统治阶级作某些让步的重要手段
  6.下列各项中,对我国的非凡行政区表述正确的是()。
  a.在非凡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以法律规定
  b.非凡行政区的自治权由全国人大通过制定法律确定
  c.非凡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享有行政治理权、立法权,独立司法权。外交权和终审权等
  d.在非凡行政区,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7.按属性分,政府机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党我心中知识竞赛题
       德育知识竞赛试题
       预防职务犯罪知识竞赛试题二
       预防职务犯罪知识竞赛试题一
       预防职务犯罪知识竞赛试题五
       专升本政治知识点整理之简答题
       宪法知识考试卷
       法治理念教育试题服务大局部分
       法治理念教育试题依法治国部分
       法治理念教育试题公平正义部分
     
    银行演讲搞超越自我服务中行
    大学生暑假肯德基见习小结
    教育局指导教育发展计划
    文书保密制度
    公司业务员治理规定
    照明公司投产庆典仪式上致辞
    有关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拓展的方…
    我市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发展的实施…
    先进性党性分析材料行政审批
    市长经济发展会议讲话
    干部工作信息公开管理办法
    干部工作情况公开管理办法
    推进五公开工作意见
    四议两公开工作方案
    党政村务公开工作方案
    农开局实行四公开管理工作意
    监管局信息公开年终报告
    气象局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扶贫开发办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地区党政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学习材料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